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歧视真维斯,是自卑和崇洋的折射

(2011-05-30 14:26:48)
标签:

清华大学

真维斯

冠名

财经

分类: 言者无罪(评论集)

歧视真维斯,是自卑和崇洋的折射 http://s8/middle/6bdb144ega47863effb47&690
 

 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改名真维斯楼的新闻,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开始多有指责象牙之塔向财富折腰的一边倒倾向,继而有愤青的学生不拿笔墨拿油漆,把一块铭牌涂抹为白色、上书“四教”红色大字的标志牌,似乎一时引来了稀稀拉拉的喝彩。

 高等院校接受社会捐助,为表谢意,将其中的建筑物或某个设施以捐赠人或公司命名,也是司空见惯,属于一种已经被社会认同的国际惯例。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以捐赠者斯隆的名字命名;沃顿商学院以企业家约瑟夫·沃顿的名字命名;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则以捐赠者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赛义德的名字命名。美国的常青藤联盟中的学校,即以擅长吸引校友和社会的捐款闻名于世,更成为一种骄傲。这些学校中,相关设施和奖学金以捐赠者命名的现象比比皆是,美国的大学生并没有感觉到反感,甚至从接受捐助的那一刻起就萌生了感恩之情。

 中国大陆的高校接受个人或公司捐助,其实也由来已久。香港实业 家邵逸夫先生在国内向百来所学校捐款,到处可以看见逸夫楼的冠名。在八十年代,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包兆龙图书馆”的落成,更是引来掌声一片。后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安泰管理学院,用了一个国际性的保险公司的名义冠名,也没有引来多少质疑。在上海的高校中,还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和新闻学院屠海鸣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等等,都早已冠上捐赠者之名。

 即使在清华大学,企业捐赠获得命名回报的,真维斯也不是第一宗。在这之前,全球最大的广告传媒集团宏盟集团在清华大学有了宏盟楼”,香港著名企业家有了郑裕彤医学楼 日本知名电子企业罗姆株式会社有了“罗姆电子工程馆”,这些境外企业在清华大学中的留名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没有想到,一个真维斯不知搅动了多少人的神经系统。

 为什么一家中国的民营服装企业真维斯的捐助办学,并得到一个命名教学楼的事件就会持续发酵,弄得满城风雨呢?其实,这既不在于清华大学用数亿元出卖冠名权的问题,也不在于企业为了推广品牌跻身精英群体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好事,在中国实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高校的科研和教学经费尽管年年在增加,但总体上说仍然相当缺乏,多一点经费,就可以把排队中的项目提前启动。企业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愿意花几个亿人民币去冠名一个教学楼,受众不过数千上万,这未免太过奢侈与浪费,精明的企业家应该不会选择这样低效益的投入为自己推广品牌,而其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热情显然在这次事件中被误读和误伤了。

 在今天中国,一个真维斯应该成为其他企业的榜样,在看热闹与起哄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有这般的魄力,敢拿出数亿元只为得到一个教学楼的冠名权,何况这可能还不是企业的要求,给企业冠名我们完全可以视作是大学对慈善人的一种正常感谢之情,当然也想让它成为一种榜样的力量。如果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这样做,不仅于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无害,更能激发起更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人以为,真维斯式的商业行为污染了大学校园,那么,我们要说,这既不是第一次现象,也不是最大的一次,把矛头直指真维斯显然不够公正。何况,政治行为污染大学校园更是甚之更基,却并没有看到有人跳出来激情高昂,敢于愤愤不平过。那些奚落真维斯的人,早去哪里了?

 之于大学生的不爽,自然他们有他们的理由,但是,这其中是否有些不健康、不理智的情绪夹杂其中呢?想必是有的。我们假设,这次如果是LVAMANI这类的世界一线奢侈名牌捐款清华大学,而且真的也是把一座教学楼命名了LV大楼或AMANI楼,学生还会如此深深不爽呢?或许,他们会欢欣鼓舞,并跳出来说,中国企业应该好好学习跨国公司,你看看,它们多重视高等教育啊。这样崇洋的心态,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可见。上海南京路以及中国其他一些CBD地区,在政府花巨资改造后,招商时就明确提出只希望国际名牌入驻,民族名牌免谈。这种潜意识中的媚洋心态,其实也一样影响到了国民那里,包括大学生这里。

 真维斯是一个民营企业的品牌,作为民族名牌,理应得到国人的支持和理解才对。它在二三城市的营销成功,也表明它是适合大部分中国地区的服装品牌。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回避它,不选择它,但没有理由去歧视它,毕竟它在做的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对于民族品牌,如果国人不仅不支持,而且愈加排斥与阻击,那么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呢?其实,许多国际品牌和跨国公司,都是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本民族的人应该从理性出发,给它们更多一些的关爱与宽容才对。韩国人对本族品牌的全力呵护,才有了今天的三星和LG。有了担心捐赠者可能会犯错,到时会殃及高校的名声,这未免有些杞人忧天,我们不能因为一两个不好的个案,就把一个现象全盘否定。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像安泰保险公司之类的,一样在企业的发展史有些劣迹,但我们还是可以接受它的捐助。

 歧视民族名牌,在一些人心目中是有些市场的。可能大多数人对于真维斯才过熟悉了,走到一些城市中,到处可见它的大幅广告和店牌,作为个体完全有权力不喜欢它,但没有理由去拒绝它的行善,更不能排斥它的助学。误伤它,会中伤更多潜在的慈善人,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品牌效应中有一种“远香近臭”现象,因为对它过于熟悉而会排斥它,但在异地它域,或许就会成为一些人的追逐目标。瑞典的H&M,日本的UNIQLO,美国的 TOMMY HILFIGER,其实都是大众品牌,在他们国家中的地位与真维斯的品牌定位不差上下,但它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便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时尚的符号,要花更多的钱才能拥有它们。假设它们也资助了中国教育,并命名了一所学校,想必反对的人不会如反对真维斯的人多。真是这样,说明了国人对自主品牌的歧视,恰恰折射出一种自卑的心态在作祟。

 面对来自国内最高端学子的质疑和嘲讽,真维斯公司感到“非常委屈”,作出了顺其自然的反应:“这件事我们真的没有处心积虑去想在清华大学创什么商业价值,因为我们1993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做教育、助学方面的公益事业,捐助清华大学的第四教学楼修缮只是我们公益事业中的一件,也是教育方面的。”真维斯公司推广部高级经理解释说:“我们十多年累计在四川、甘肃、湖南、江西等29个省、自治区捐建了36所希望小学,也都命名为真维斯希望小学。我们在多所大学设立了助学基金,总额共1800万元,也命名为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真的没考虑到这次的命名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在这样的成绩单前,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处于布施者外围的观众,甚至受惠者,会有如此不明事理的反应。好在,已经成熟起来的本土企业,在是与非的旋涡中不忘表态:“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北大清华的学生,向来有一种敢于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如今这种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良知诉求已经与我们久违了,那倒也罢了,毕竟当下的国情如此,可以理解。但是,因为在维护真理与正义方面难有作为与影响,却要把矛头指向慈善助学的本士品牌和民族企业,显然是把积聚起来的能量释放错了地方,更给了社会一些误导,有些不明是非、乱砍滥伐的味道了。如果这样的事件继续发酵,令人失望的就不是清华大学,也不是真维斯,而是一群喜欢误撞误闯的毛小子,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就难以寄于厚望了。

 

 

特别附注:本文作者绝非是清华大学和真维斯公司的托,不认识事件中任何一方的人员,完全出于对真知的判断写下此文。免得再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猜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