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天气,我与内子暨好友泉州市建设银行庄辉鹰督导、庄淑铅医生又一次驱车前往泉港西部山区天马山,寻找明代名宦李恺的足迹,看到了许多大芋……
明代著名的清官李恺历任广东番禺县令、吏部稽勋司主事、郎中、兵部车驾司郎中、湖广按察副使、中宪大夫(正四品,月俸24石)、辰沅兵备道。李恺看中界山(介山)天马山一地,说:“此下有蹲鸱(古指鹞鹰,一释大芋),造物者留此作为我的乡野之居”,他就在此耕读著述,过着恬淡的乡村生活,成为地地道道的天马山人。时人誉之“文追西京,诗步渊明”,著作有《介山诗文集》12卷(以介山为名。《四库全书》之《福建通志》卷六十八艺文一载有“李恺《介山集》,《四库全书》之晋江籍著名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记有《介山集》十六卷)留世,并有文章选入《四库全书》。
李恺买天马山
----泉港与仙游枫亭的一桩史事考辨
黄建聪
明末清初福建兴化府仙游县枫亭人郑得来在他所著的枫亭地域第一部地方性史志《连江里志略》载,“七里岳。仙游惠安分界。古仙界至白水坑,惠邑李恺居天官时,买天马界乡田地,唆藩司改割版籍,移界植此,里庠薛公光宠争之不胜。公大丰公赠君也,汶阳见侵,虞芮莫质,仙之土田狭,赋税重,率由此。”……
这些材料记载了泉州市泉港与莆田市仙游枫亭的一桩史事。泉州市北大门---泉港区北部的界山镇,特别是邻近莆田市的南大门---仙游县的千年古镇枫亭,位居天马山下的南庄、港西、东丘、仓厝、交界塘、柯寨等村,连同涂岭镇秀溪、岑兜等村落的语言纯粹是莆仙腔了——人称“顶路话”。自明末至今,由于地域管辖的变化,“顶路话”也多少融进了泉州闽南语系“下路话”的某些成分,又有别于正宗的莆仙话了。他们同枫亭等地保持十分紧密的关系。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莆仙习俗,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缛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
原来,明末以前,泉州府惠安县与兴化府仙游县以白水坑为界。以上提及的南庄等各个村落属地一直隶属于兴化府仙游县连江里(即今枫亭镇),但由于地理位置紧邻惠安北部(今泉港区),与惠北“下路人”工耕匠作或商贸嫁娶,均来往频繁,关系十分密切,倒是与仙游一方有些疏远。于是,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人李恺,以上述各个村落与惠北地缘紧邻、习俗相近、便于管辖为由,通过浙江、福建军务总督王忬,提议把上述之地从仙游县划出,归属惠安。得王忬等首肯帮忙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几个村落之地买断,从此这几个村落计18.5平方公里约有万亩山林、土地及其居民,便归属惠安县管辖。并把原先位于白水坑的惠安仙游两县界碑移到现在界山镇界山村交界塘。当时,仙游枫亭人薛光宠(字德驭,号龙川,以子薛大丰任广西平乐府知府、贵州毕节按察司副使之贵封中宪大夫)极力反对,才使原定的惠安县与仙游县的交界点耕丰凤山庙前的桥界移至现在的柯寨交界点。
当时上述几个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税粮仍由仙游枫亭负责。枫亭人长期觉得很是吃亏,这一公案一直延至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田赋才交割清楚。
李恺字克谐,号抑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人,是古代著名的清官。明嘉靖七年(1528年),中刘汝楠榜举人第二名。十一年(1532年),中林大钦榜进士,历任广东番禺县令、吏部稽勋司主事、郎中、兵部车驾司郎中、湖广按察副使、中宪大夫、辰沅兵备道。以廉洁公忠、经文纬武见称。今广东东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金亭”即为纪念李恺拒绝暹罗(今泰国)来华首领柰治鸦重金酬谢一事。惠安县城曾立有科第联芳坊、天官坊。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恺辞官回乡。曾“质妻子于城中”,在家乡领导人民抗倭守卫惠安县城。当时任广东参政的三朱人朱一龙为他撰写《全城功德碑》。后李恺看中界山(介山)一地,说:“此下有蹲鸱(古指鹞鹰,一释大芋),造物者留此作为我的乡野之居”,他就在此耕读著述,过着恬淡的乡村生活,成为地地道道的古泉港界山人。时人誉之“文追西京,诗步渊明”,著作有《介山诗文集》12卷(以介山为名。《四库全书》之《福建通志》卷六十八艺文一载有“李恺《介山集》,《四库全书》之晋江籍著名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记有《介山集》十六卷)留世,并有文章选入《四库全书》。李恺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前后,享年81岁。后入祀乡贤祠。
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和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的一些材料、文章说以上各村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从仙游县购入。查郑得来《连江里志略》等史志又未记载此事的具体时间。
然笔者以为,实际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购入。
当时的惠安县令叶春及(1532—1595年)所著古代地方史志名著《惠安政书》中,以上诸村所在地已经归惠安县十三都添奇铺,赫然画入图表中。书中未只字言及李恺出面购买诸村此事。经查叶春及任惠安县令是隆庆四年(1570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著《惠安政书》时间是“舆图之兴,自隆庆五年,诸籍更定,迄万历元,三年而成。”(叶春及《惠安政书·自序》)。隆庆五年是1571年,万历元年是1573年。
由此可见,万历年间买地一说不正确。而是明嘉靖年间购入,距郑得来著《连江里志略》一书已是一百多年了。
莆田辖地的历史变迁 (载《湄洲日报》)
(2012-05-22 20:48:54)
莆田辖地西接德化、永春,东至南日东月屿,南至湄洲镇乌丘屿下屿,北至大洋乡科坪村北部。东北,千年以来一直以莆田县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州市福清县交界,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新厝镇在1950年代因为福清县要发展工农业而被划给福清县。厝,莆田话,意思是房子。原来的莆田县的苏田,安香,明朝时割给福清县,是现在福清市渔溪镇南部、东张镇西部。明朝末以前,界山镇,特别是邻近莆田的枫亭的多个村的语言则是莆仙话,这些村一直隶属于兴化府仙游县下区连江里(即今莆田市枫亭镇),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习俗——至今,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褥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邻惠北,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恺,以上述村连同同在枫亭境内的二村岑兜、秀溪(今属涂岭镇)与惠安北边邻,便于管辖为由,提议把这些村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尔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落计有10000多亩土地、几千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原先位于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本来属于兴化府(今莆田市)的现在属界山镇界山村的交界塘。据《莆田县志》、《枫亭志》载,当时上述七个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这些村税粮仍由枫亭负责。从东到南有兴化、平海、湄洲三个海湾,大陆海岸线271.6公里,海岛岸线262.9公里隔海同台湾省淡水港相对;西南隔湄洲湾与惠安县相望,陆地南接泉港、惠安,南安,泉州,洛江。现在辖地是莆田历史上最小的。
http://s9/middle/a575dc64gc09f9453fa48&690
莆田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