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次作文:说服校长

(2012-05-30 10:18:00)
标签:

作文分析

议论文

驳论

分类: 我自自在

作文题:

有同学向学校申请成立一个探究宇宙天体的社团,校长不同意,理由为1、太玄妙,2、不容易研究出成果来,没有用,3、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请你写一篇文章,来说服校长。

 

“有条理地说理”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91100分)

7590分)

合格

6074分)

待提高

60分以下)

分条论述

50

针对校长的意见从多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这些观点之间没有重合或交叉现象。

4550分)

针对校长的意见从多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之间大体上没有重合或交叉现象,个别表述有点含糊。

3744分)

从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之间没有重合或交叉现象。但其中一个观点针对校长的意见不是很明显。(3036分)

仅仅从一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没有明显针对校长的意见。

30分以下)

观点分明

20

每个观点都是以段落中心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这几个观点都得到了充分合理的论证。

1820分)

有一个观点不是以段落中心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几个观点都得到了比较充分合理的论证。

1517分)

各个观点都没有使用中心句来表达,而是在各个段落的论述大致表达出意思。

 

1214分)

模糊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论证不是很充分。

 

 

12分以下)

逻辑关系

30

各个观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并整体形成了说服力。

2730分)

各个观点之间基本具有逻辑递进关系,但整体内在关联性略有瑕疵。

2326分)

各观点之间有一定关系,但是构成的逻辑效果较勉强。整体构成的说服力一般。(1822分)

各个观点之间毫无逻辑联系,甚至相互矛盾。

 

18分以下)

 

教学设计:

1.学生写作文,之后按评价规则互评。

2.老师评阅,但不打分,掌握整体情况。

3.课上学生读作文,相互启发,老师综合评价指点,学生自己打分。

 

情况分析:

1.本文适合写“书信体”,用对话的形式,注意语气、措辞,要“有理”、“有礼”,语气诚恳,措辞得体。

2.书信体格式:抬头称呼——写信缘由——陈述观点——总结陈词——重申请求——结束格式。

3.本文为驳论,要先破后立。

4.语言可适当灵活运用反问句,否定句肯定句。

5.论证方式多样化,如举例论证(恰当典型)、列数字、归谬法、正反论证等,注意逻辑的相关性和严密性。

6.逐条反驳,可多不可少。

7.反驳要善于咬文嚼字,找准对方观点漏洞,加以反驳,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条:太玄妙。

1.理解词语:玄妙——玄奥奇妙。

正面理解为深奥、稀奇、奇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语境中含微讽,带贬义,有虚、空而不切实际的意思。

2.反驳

正面理解:玄妙为褒义,采用立论的方式,顺着往下说。

  • 正因为“玄妙”,才有研究价值,其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这是研究的动力。
  • 这种研究,是对“科学”的热爱,是对宇宙的认识和了解,不是迷信,正可以打破玄妙,活动科学知识。
  • 从历史的角度看,代代不断探索,才有了现在的认识,过去认为玄妙的,今天成为常识;今天认为玄妙的,这是需要解决的科学探索,“玄妙”真是研究的方向。
  • 科学研究需要“包容”,梦想激情不应该被拒绝,不可因“玄妙”停止探索,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

反面理解:玄妙为贬义,采用驳论的方式,先破后立。

  • 并非和生活无关,我们现在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和“天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举例具体论证,予以有力反驳。
  • 非玄妙,而是奥妙,是美妙,是深奥,是真实存在,是现实,是科学。举例论证。

 3.发现的问题:

  •    空谈,不联系实际,举例少或不典型,空泛无说服力。
  •    语言不精练准确,逻辑不严密,气势不足。

第二条:不易出成果
1.关键词:成果——工作或事业的收获   
          不易——不容易,语境意为学生们能力有限,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没收获。
2.反驳
着眼于“什么是成果”
    反驳通俗意义上的“成果”(结论、发现、定理、规律等),重新定义“成果”——动手动脑能力、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思考、发现、探索精神培养、研究能力培养、学习体会、尝试、加深知识理解、学以致用、挖掘潜能、学习主动性等。

着眼于“过程”
    社团活动的意义不在于“成果”,而在于“过程”,这个过程是探索求知,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理论付诸实践,是对课内所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着眼于“不易”
    科学研究是长期的过程,社团活动是个初级阶段,是个起点,本不应以“出成果”为目的。
    任何科学研究都有阶段性(举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研究不应有太多功利性,只关心眼前利益。
    有些成果是无意中发现的,是灵光一闪,是长期研究后偶然中的必然。
3.发现问题
  未立足于“学生”身份立场和社团的特殊性,说服的针对性没体现。

第三条:耽误学习
1.关键词:学习(语境潜台词:社团活动不算学习)  
          耽误(语境潜台词:社团活动会占用课内学习时间精力,导致学习退步)
2.反驳
学习:社团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是课内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不是“耽误”,而是“促进”。
时间:提高效率,科学安排,取舍有度。
心理:劳逸结合,调整休息。

针对校长:
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无限空间。理念和口号要落实为行动。

  笔记:

 http://s9/bmiddle/6bd66a7dhc13d002d51d8&690


http://s16/bmiddle/6bd66a7dhc13d0415e95f&690

http://s14/bmiddle/6bd66a7dh79b94d36ea4d&690

http://s5/bmiddle/6bd66a7dhc13d0442881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