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伏羲生于仇夷(甘肃西和县),长于成纪(甘肃天水)--天水麻辣烫

(2024-03-28 13:26:15)
标签:

伏羲

西和

天水麻辣烫

伏羲庙

天水

分类: 时事关注
最近这几天,天水麻辣烫却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热榜,成为新晋“顶流”,仅一个平台,视频播放量就超过13亿,引得各地吃货争相奔向天水寻味,一睹当地麻辣烫的“芳容”。但是关于人文始祖伏羲出生地一直在网络上争论不休。
伏羲,甘肃当地人称之为“人宗爷”。汉《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路史》记载:“伏羲生于仇夷(甘肃西和),长于成纪(甘肃天水)。”仇夷即今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山,相传伏羲就诞生于这里。山腹西北侧的天然巨石之上有无根东水源,被另外三块大石头所支撑,形成了一个“鼎”字状,巨石上有石凹,常年积水,但始终不会溢出。相传这块石头,是鲁班修建伏羲庙时所遗留下来的。
伏羲生于仇夷(甘肃西和县),长于成纪(甘肃天水)--天水麻辣烫

伏羲大道、伏羲广场、伏羲公馆……一进入全国有名的“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县,我们就感受到了浓厚的伏羲文化气息。事实上,西和县有关伏羲的文化遗存远不止这些。西和县域内的仇池山不仅是仇池古国所在地,相传还是人祖伏羲的出生地。西和县城南新区,文化广场上高达10米的伏羲塑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高大、威武的伏羲端坐在文化广场正中间,手捧八卦,凝视远方,俨然是文化广场最亮丽的风景。
据史料记载,中国远古的伏羲时代,曾出现“大人迹”,即“大脚印”。《太平御览》卷78引《遁甲开山图》记载:“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路史》又记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这里的“仇夷山”和“仇夷”,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就是仇池山。关于伏羲的出生,史料又记述,华胥履“大人迹”而孕,生伏羲。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诗含神雾》又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这“巨人迹”和“大人迹”一样,都是“大脚印”。《诗经·生民》也记载了“履帝武敏”的类似情况。那么,这种大脚印在哪里呢?诞生伏羲的仇池山附近有没有这种大脚印呢?有趣的是唐代武则天时在“成州”竟然发现了“大脚印”,上报京城,武则天认为是“祥兆”,立即将年号改为“大足”,即公元701年。这件事记载在《新唐书》里。《新唐书》卷三十六《五行志》部分写道:“ 久视二年正月,成州有大人迹见。”《新唐书》卷四又载:“长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久视”和“长安”均为公元701年。唐代武则天时的“成州”,治地在上禄(今西和县城所在地),管辖三县,即上禄、长道、同谷。又据《新唐书》记载:“仇池山,在(上禄)县南八十里。”唐武则天时,今西和县南部,包括仇池山在内,都属“上禄县”管辖。武则天时发现的这个“大人迹”,就是“大脚印”,于是,武则天改年号为“大足”。
伏羲生于仇夷(甘肃西和县),长于成纪(甘肃天水)--天水麻辣烫

洛峪镇,古称“洛谷”,地名源于洛谷水,《水经记·漾水》载:“洛谷水,有二源,同注一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仇池山,临洛谷水,中国古代氐羌族居住中心。先秦时期,洛谷有“武都邑”,西汉武帝平西南夷,在洛谷设武都郡,郡址在今洛峪镇境内。后来,先后设立仇池郡、南秦州、梁州、成州等行政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氐族曾建立“仇池国”杨氏政权。据专家考证,洛峪镇曾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沿洛谷水,至今可看到古道遗址。
苏东坡也曾经在多首诗中抒写过向往仇池,他其中在《仇池笔记》中有这样的笔墨:“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葱茏。”。苏轼挥毫写下了《仇池石》“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于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然后写了二十八句诗,讲述了“仇池石”的来历,接着又叙述其石的神妙之处。“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仇池石”摆放在室中央大方桌上。只见“仇池石”高数尺,通体蛾绿,闪闪放光,顶端二峰联翩,秀出云表,腹中三洞,似神仙所居,冈峦宛转,万壑纵横,仿佛与瀛洲蓬莱凝缩于一盆,惊得众人瞠目结舌。许久才说出话来:“原来这“仇池石”如此神妙!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从天水秦州去成县的时候,在《秦州杂诗》之十四中就有:“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是说伏羲生在仇夷(或曰仇池、九疑),《元和郡县志》云:“武都之仇池山,在今成州界。后魏平仇池于仙陵山东置武都镇。废帝改置武州。”“武州,《禹贡》梁州之域”,仇池,或者成州,在古梁州;长在起城,起、己同义,起的本字是“己”,即长在己(或曰成己(纪),汉成纪县在秦州,而《元和郡县图志》曰:“秦州,《禹贡》雍州之域。”这些记载说明,伏羲出生地与成长地不是一地,仇池的“成”在梁州,成纪的“己”在雍州。根据此理,雷泽在城阳,古郕国所在地,即《元和郡县图志》所云:“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郕伯国。”因此雷泽也就是“成” 。
从西和县境内的伏羲崖,到三阳川的卦台山、秦州区的伏羲庙,这么多的遗迹庙宇,足以证明伏羲在国人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他的丰功伟绩,因为他的卓越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让人们称赞歌颂,一代又一代人都会怀着无比敬仰的心去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伏羲生于仇夷(甘肃西和),长于成纪(甘肃天水)。”毋容置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