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与成长 |
说起非智力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有时会忽略孩子和家中某些成员的感情太深了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人常说“家有一老,就有一宝”,说明老人在家中的作用,也说明下一代对老人的依恋。我们国家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老人很乐意带孙子辈儿,从生下来就开始带,越带越有感情,以至于到上小学上中学,都天天接送,不厌其烦。看看现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家长老人占的比例,就说明问题。
跟着老人长大的孩子,对老人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非常依恋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有些孩子跟爷爷奶奶的感情远远超过了父母,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要知道爷爷奶奶的寿命毕竟有限,一旦这些孩子失去了爷爷奶奶,他们很难接收这个现实,也会因此造成心理创伤。
我在阅读学生札记时就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一个女生在札记中表达了对奶奶的依恋,说她从小就跟着奶奶,和奶奶感情笃深,不幸奶奶因病去世了,她仿佛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一样,伤心得无法生活。常常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校学习,上课脑子里也常常浮现奶奶生前的形象,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一说起她的奶奶,她的感情就无法抑制。
遇到上述这种情况,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影响,把他们的感情从悲痛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让他们能尽早学会料理生活。生活独立了,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儿被难住后,就总觉得如果老人还在,那该多好,于是就痛苦。
我的朋友的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在处理孩子和老人的关系时,一方面教育他们尊敬老人,但另一方面又不让他们过于依赖老人,他们能自理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孩子奶奶去世时,孩子们还小,他没有让孩子们去和老人遗体告别,这样老人在他们的脑海中老是生前的样子,永存老人的美好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西方社会信仰基督教,教徒们会在人去世时,说他们去了天堂,对孩子们也这么说,这有个好处,在孩子的脑子里,没有对老人死亡的恐怖,有的只是永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