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霹雳官网:杨月卿编剧专访

(2013-12-02 23:02:58)
标签:

杂谈

记者:杨编剧,请问您从什麼时候开始走入布袋戏这一行?

杨编:蛮久了喔!我差不多是在民国七十年从台北南下,就一路投入布袋戏这一行。

记者:听说您最初是跟著黄俊雄先生,请问您一开始就是在帮他写剧本吗?

杨编:没有。那时候在写电视台的,三家电视台轮流做,一台一个月一个月的。因为台语有限制嘛!限制台语节目每天只能做几个钟头,所以布袋戏就得这一台做一个月再换另一台这样子轮流。我一开始是帮他写分集大纲,因为那时闻局很严喔!每一集都要送审!当时没有剧本,老总(黄俊雄先生)都是直接靠他的临场来录音,所以我就听录音带把它写成剧本,再交给工作人员拍摄。他那时候录音就是列几条大纲,例如,这一场戏谁要去哪里、谁要打死谁或谁要做什麼事……这样子而已,然后就开始录了,老总真的是很厉害他都不用剧本就可以自己一个人录。

记者:所以那时候的电视布袋戏制作过程跟现在是相反的,现在是先有剧本再去录音,过去则是大家都要跟黄俊雄先生走。

杨编:对对,然后他有留空隙让我们知道那个是什麼动作,那时候要自己假想他这个是什麼动作,我们自己再写动作下去补充。

记者:请问您是怎麼有机会帮黄俊雄先生写剧本的?

杨编:一开始是因为我先生一直都跟老总合作写剧本。因为我先生对古诗文比较有兴趣,於是有合作机会,后来我也就一直和老总长期合作,也算是嫁鸡随鸡啦!

记者:这麼说,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您看著他们长大的罗?

杨编:嗯…其实是一起长大的,因为他们年纪跟我相同,董事长年纪跟我一样大,总经理还比我小一点点,只是我比较早结婚一点。他们那时都还在外面玩得很疯,认识他们的时候我已经跟著我先生开始学了。

记者:当时您帮黄俊雄先生写的电视剧是哪一些戏码?

杨编:我是第二波,因为黄俊雄布袋戏第一波是史艳文啦、六合三侠之类的,第二波差不都是历史演义改编的,我是从第二波开始写,例如武圣关公、隋唐演义之类,前前后后从民国七十一年做到七十八年大概有五十部左右。但有一些是重复的,因为隔很多年以后总经理再重新录音后再到友台播出,所以有部分是稍微重复。

记者:那麼真正开始著手写剧本当编剧是什麼时候?

杨编:差不多是电视版布袋戏播出的后期,例如武圣关公我就有写一部份,有时候因为老总在赶进度,还要盯摄影棚以及很多事情要处理,就会放手让我写一些;之前是多少有参与一点点,有时候他没空我就帮他写几集,不然就大家互相讲帮忙个片段。

记者:录影带作业开始,您就开始正式写剧本吗?

杨编:也都是有参与啦!一开始交给董事长兄弟两人时,剧本算是我们董事长独立完成的比较多,我那时候也是帮忙整理帮忙做修缮。霹雳系列前半部剧本都是他独立完成的喔!我们董事长真的很天才!

记者:什麼时候才开始有编剧组这样一个形式的运作?

杨编:「霹雳狂刀」之后,因为外界的反应很好,慢慢地我们工作量变大,需求量也很大,而董事长那时候又很忙,所以我们就成立一个编剧组来负责写剧本。

记者:所以等於说「霹雳狂刀」之前都是董事长一个人独立创作?

杨编:董事长一直以来都有参与,可以说霹雳系列整个架构绝大部分都是他完成的。

记者:变成编剧组这样的工作方式您习惯吗?

杨编:这也不是说习惯或不习惯,因为事实上就是有这种需求,以目前市场上的需求量来看,只有一个编剧真的没有办法完成。当然这样做也有弊病啦!一个人独立编剧时,他的中心主题思想会抓得很稳,要捧哪一个人或是如何架构都可以抓得很稳。如果换成好几个编剧同时来写一部戏,就有可能松散一点,而且每一个人的笔法也不相同,就像我常常在讲的四个人写一个素还真怎麼跑出四个素还真来? 每一个人都很喜欢素还真,可是你写出来的和他写出来的绝对会不一样,光是笔法、想法就不同,而每个人对素还真的解读也不一样,所以这也是一个弊病,也是我目前最希望改进的,最希望把四个人抓在一起。当然比较能够集思广益也是一个好处啦!可是会比较松散这是难免的。

记者:听说编剧组是董事长讲述大纲主导剧情走向,真正完成剧本的是编剧组?

杨编:一开始是董事长帮我们弄一个非常坚实的大纲,毕竟他也有一份责任感在, 这麼大的一出戏交给我们也不放心,而且他对霹雳戏是真的非常了解,很多角色是他自己创作出来的,我们都需要他来做一个引导。现在因为同时很多部戏在进行,所以最近才把这个责任分散出来,主要的架构只要不脱离得很远还可以放手让我们写,至少这也是对霹雳的观众一个保障啦!

记者:您刚刚说过您先生的文学底子很扎实,能不能谈一谈您们年轻时候是怎麼认识的?

杨编:其实也没有什麼,我们认识是在老总第一波电视布袋戏刚被禁了以后,他在台北开了一个餐厅,因为晚上这些演员都已经闲下来了,他在餐厅里面会招待顾客稍微演出一下。我后来在那里刚工作就认识我先生,认识我先生以后就一路跟过来了。

记者:您本身是台北人吗?

杨编:我是宜兰人,属於比较乡下地方,比较纯朴。

记者:由於霹雳是一出戏剧,所以剧中人物的名字会让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个性或是他一辈子的命运,不晓得您们在做这方面命名的考量是?

杨编:秦假仙其实不是霹雳的原创,老总在做电视布袋戏的时候就有了,因为我们的霹雳故事,最初也是从那里延伸过来的,到某一个阶段再改成霹雳。秦假仙顾名思义就是他很假仙,其实他不是姓秦,最初是写「真假仙」,这是取比较俚语、比较俗话的讲法,因为这个名字合他的个性也合他贩夫走卒的那种感觉。

记者:所以后来您在取人物名字的时候也是采取这样子的方向吗?

杨编:命名一般是看这人物是什麼个性,是文的还是武的,还是说比较郁卒的或比较开朗的,稍微有一个主题架构确立后我们才去命名。现在命名也是比较奇怪,以前我们命名都会很长,一个号再一个名字,现在就比较少了,慢慢地布袋戏还是有在创新改革啦!

记者:霹雳系列中有很多名字都非常独特,具有布袋戏的感觉又有意义存在,能不能告诉我们有哪一些人物的名字就是出自您的想法?

杨编:嗯…忘了都忘了,一般我们替角色命名都是我们写出来后再经过董事长跟总经理过目,有时候就只写一个,因为味道对了就采用了,有时候是被修过才拿出来用,当然也会有写了很多个却一个都没被采用的情况。

记者:您如何去抓命名时的那种感觉?是看了剧本之后再决定吗?

杨编:没有没有,那时候还没有剧本,在设定一个角色时剧本都还没出来而是先在 内心有一个雏形,例如我们要创造一个侠客,那麼这个侠客是拿刀或拿剑? 他的打扮大概会是如何?穿披风还是穿战甲?有没有什麼很惨的遭遇?还是说像金小开一出来就是屌儿啷当的形象,这些都会影响命名取向。

记者:我在「霹雳王朝」时租录影带回来看时有注意到当时的编剧总监董事长、总经理还有您和王瑞碧先生,不晓得那时候您们是如何去分工合作?

杨编:其实霹雳布袋戏一开始算是家族型的,就是说主演的人自己要写剧本、录音 有的甚至说如果没空还得自己配音,因为属於家族性事业所以每个人什麼都要会、什麼都要参与并没有分工得很仔细。录口白的人有时候就自己写剧 本,自己写剧本的好处就是可以加强角色的戏份,他想要的情绪也可以抓得很稳,别人写给你的剧本也许就没办法抓得那麼稳了。例如我们要写素还真他「啊」了一声的剧情,可是口白自己写就可以知道这一声「啊」要多长, 半秒或0.3秒钟是有差别的。 你刚提到的王瑞碧就是我先生,那时候已经有很细的分工,他们会要我们提供例如一段子戏或是一个角色还是一个名字什麼的,我们随时都可以提供。

记者:看霹雳戏时常会觉得它很有江湖味,例如秦假仙常说:「听话要听重点,讲话讲眉角。」这个词放在这边是想表达什麼意思?

杨编:你刚说的江湖味,因为布袋戏以前就是跑遍每个乡镇是属於比较乡里的戏 剧,所以有江湖味也是难免的啦!以前的人会说布袋戏不登大雅之堂、是乡下人在看的,其实乡下人本来就不可能说非常文雅的话,他们比较纯真,想骂就骂想打就打,所以会让人家觉得比较江湖味。 后来霹雳慢慢受到重视后,我们在修辞上就会比较留意,例如素还真本 身就是属於温文儒雅型的,所以他的遣辞用字都会跟其他角色不同。如果要 说眉角,素还真的眉角大概是属於比较隐而未现、比较内敛型的,但是秦假 仙的个性就是要表现给人家看,凸显他强烈的性格。

记者:有些角色像叶小钗因为他的戏不能写台词,这样会造成写作上的困难吗?

杨编:还好啦!在我来讲是还好啦!虽然他的感情与想法比较难表达,可是我们可以藉由周遭角色的对白或是他对身旁人的关心衬托出来。当然叶小钗的举手投足我们都很谨慎,例如他甩头就走,观众就可以理解他心里很生气或是他想要去做什麼事。其实写叶小钗还好啦!可以省掉很多的台词(笑),不过要拿捏得很好倒是真的。

记者:「风起云涌」第四集中有一幕金小开去见叶小钗,他有去抱叶小钗,因为以 前金小开变好都是假装的,这次是真的吗?

杨编:这一次应该是真的吧?因为人一次、两次磨久了总会有现真情的时候。

记者:可是那一场戏里叶小钗甩头就走,这代表……

杨编:我刚说过叶小钗他是一个属於相当内敛的侠客,他心里其实是非常爱护金小开的,可是如果叶小钗当场抱著金小开「惜惜,惜惜」,我想你们也会觉得这个叶小钗好奇怪喔!他属於把感情完全藏在心里面的人,虽然他当场转头就走,但是观众可以感受到其实他心里面也满感动、满高兴的。

记者:您具有非常资深的编剧经验,请问您是否曾有写哪一个人物或哪一段剧情时产生难分难舍的感觉,很不想把它写完?

杨编:其实布袋戏以前一直都是男生在写剧本,所以布袋戏界我算是第一个写剧本的女生。据我所知啦!在我之前好像没有女生在写剧本,因为有一些戏码是口耳相传的老戏码,自己能写的就会自己写,像董事长兄弟就是自己写。我是嫁鸡随鸡才参与这个工作,好像还是第一个写,男生写和女生写还是稍微会有一点差别。 要说比较特别的戏我不晓得耶!不过我倒是觉得写感情戏或许女生会比较细腻一点儿,我写感情戏的方式跟董事长他们不一样,像史菁菁跟金太极、独眼龙三人的三角恋爱戏是总经理的杰作,他是采取感情表达非常强烈 的方式,换作是我大概就写不出那麼强烈的感情,那个时候我好像在写阿鹤跟刁七爷,我有写过好几段的感情戏啦!但是都没有像总经理写的「菁菁啊 ~~」,我想大概是我们喊不出来吧!这就是男生女生写感情戏不一样的地 方,所以有戏迷说现在的霹雳的戏跟以前那个味道有差,真的是男女的手法有差,对事情的看法以及对内心戏的写法都会不一样。

记者:那为什麼霹雳的编剧群很久以来都只有女孩子?

杨编:我也一直跟董事长建议至少要加一、两个男编剧,很多观众都说我们的语气稍微软了一点,我自己做久了也知道缺点在哪里,可是就是请不到男的编剧,不晓得为什麼我们这样子招考却很少有男的编剧来应徵?霹雳系列演那麼久了,男性编剧前后就两、三个而且都做不久。大概男生的企图心比较强, 或是他们认为跟女生合作有一些想法没办法完全发挥吧?我也一直希望有 男的编剧进来或许这样子编剧群会更和谐也说不定,戏会更好一点也说不 定,你们帮我们呼吁一下吧!我们更欢迎男性编剧的加入。以前是有一些做 野台戏的,可是做野台戏和现在的霹雳已经有一些差距,即使他很努力地要学素还真讲话,但只要有那种江湖味就不行而且他们排的戏会跟我们排的戏不一样。

记者:以前在写剧本的时候要考虑到台语的发音,特别是很多老戏迷他们都很怀念台湾俚语的东西,但是像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台语对我们而言光讲就已经有困难了,更别说是高难度的俗语;在这一点上,您会不会要求新的编剧必须对台语有基本的了解,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台语既难念,念起来又没有那个味道。

杨编:以前老总使用了很多俚语,因为老总的戏路跟现在不一样,他的三花戏很多而三花比较能用俚语。但是素还真用俚语就不适合,现在比较能说的就是秦假仙他们三个,或是一些比较雅的台语有一些角色还能用,因此现在使用俚语的量会比较少。一般来讲年龄在二、三十岁左右的编剧有些台语的确会听不懂,有时候我在跟他们说剧情时,他们会说:「王太太你刚刚讲什麼? 再讲一遍好不好?」 不过在这一方面我们倒是没有特别的要求,因为现在的戏有一些改变, 虽然我们要保留一些传统戏剧的美,还有台语优雅的部分,但毕竟现在社会上也用得比较少了啦!可是能用的我们还是尽量用,因为布袋戏说台湾俚语还是有它的独特性。

记者:有一些台词可以用国语写出来但却很难用台语发音,关於这点,总经理会不会有意见?

杨编:他会修,但我们也会要求编剧虽然可以用国语写剧本,但最好还是用台语的方式去写,写好时多念几遍念顺一点,不然总经理配一配还要停下来重新来过,原本酝酿的情绪都会被破坏,所以我们尽量要求编剧自己能念的剧本才能交出去。

记者:据了解,国语是分四音,台语有八音。

杨编:台语若要分得很仔细的话有十五音喔!

记者:那在诗词创作上,用国语念跟台语念又不一样,有韵脚跟平上去入的规定,目前霹雳系列在这方面的是采国语创作或是台语创作?

杨编:要按照韵脚、按律的规定是属於非常正统的诗词做法,以我自己来说是没办 法这样,因为我没有学过这方面。我只是用比较浅显或是比较文雅的词句创作,念的时候很顺,韵脚稍微可以对上就好了。当然编剧群有一些是中文系毕业的,他们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我有时候就交给他们或是我用台语先写再请他们帮我看一下平仄对不对,不过有时候他们会说:「王太太,我不晓得该怎麼改。」

记者:听说霹雳有很多精采的武戏是出自您的手笔,请问您如何设计厮杀的过程以及场景的营造?

杨编:也不是说我很喜欢写武戏或是很擅长写武戏,是因为后来有新编剧加入时都会比较喜欢先写文人雅士的对白,例如大家特别喜欢写素还真,因为大家喜欢他所以特别喜欢去写他。但武戏就是平常观众看个画面而已,所以武戏就比较没有人想写,我就只好揽下来,当然我也是写比较久比较知道啦!因为以前听带子、听音乐就知道这个是武戏,差不多都要怎样、时间要拿捏得多长或者说什麼人的武器要怎麼拿……当然动作是要自己设计啦!每一个角色的武戏时间都不同,这是取决於他的个性与武功高下。我不觉得我写得特别好啦!只是就这样子被逼上梁山了,没有人写,我们这些写比较久的就揽起来写罗!像秦假仙他们的戏不是主戏,没有人要写时也是我们要揽来写,有的编剧就是比较喜欢某几个角色,我就让他尽量发挥,至於秦假仙、业途灵他们 虽然不是主角,可是他们要串场而且串场其实也是满重要的,他们没有办法 写串场就只好我揽来做了。大致说来,一般新进的编剧都是先从单一角色开始,其他的串场或武戏都是我们要做。现在的武戏愈来愈重口味,以前的武戏只要「啊」一声倒下去就好,都不用喷血,后来就稍微流血之后又变成用喷的,观众胃口愈来愈重。但《天子传奇》我们就不喷血了,可能用比较意象含蓄的表现手法,让它回到原来布袋戏的表演方式。

记者:霹雳系列播出至今也有五、六百集了,但是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时期的素还真或一页书个性上会有所差异,当然有时候也会解释成因为经过人生的历练而改变,例如金小开可能经过几次历练后他也被感化了,但也因为编剧组人员一直在替换,每个人对角色的解读不一样,例如素还真以前常讲「劣者无能」,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董事长创造出来的,就我所知,之前庄雅婷小姐对 这句话颇有意见,他觉得素还真已经不会再讲这句话了,所以他的素还真又跟其他人不一样了,关於这种问题有没有办法去克服不同编剧表现出不同的素还真?

杨编:你的意思是角色的中心思想要一致是不是?就像你说的,霹雳已经五、六百 集了,这麼长的戏中一个主角也碰到了很多的人生历练,他们每一个时期所遭遇的有可能影响到他的表现,当然编剧的替换稍微有差啦!有人喜欢素还真,有人就偏偏不喜欢他,每一个人喜好不同啦!素还真每到一个时期我们就给他一个比较潜藏的机会让他重新出发,也就是说他的一些心路历程,我们需要给他一些转变,所以他的口气、表现,每一个阶段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所以也不是说完全是编剧的关系啦!我们希望角色能比较贴近人性、比较贴近真实。

记者:真的会有些角色怎麼写都写不死对不对?例如有后援会的那些角色就保证不死。

杨编:不见得吧!

记者:听总经理讲过,这些角色他也觉得很头痛。他用了一个比喻,他说对霹雳而言这个就好像XX的包袱一样。像网路上,叶小钗头发断一根大家就说要来炸片厂,像这种问题,董事长他们也会觉得很烦恼。这样子的角色,有点儿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请问对这种旧角色有没有什麼解决办法?

杨编:如同你刚讲的,这种问题我们真的有些包袱有些压力。我们所要面对的是观众也是衣食父母,我们不能忽略到他们的感受。我不能说,今天剧情走到这里,一页书非死不可,你就要让他死;死,还要让他留下一点点生机,这就是一个包袱。我们的观众能够这麼喜欢霹雳,我们当然是很高兴,可是有时在没有办法兼顾的时候,就只好让他隐一段时间,就像素还真一样,我们让他以另外一个模式出现,稍微让大家休息一下 。

记者:您刚刚有提到一个「意象式」的表现,我很好奇在「霹雳天命」还是「霹雳狂刀」的时候,青阳子有说要造一个无敌战龙,编剧当时对无敌战龙的设定龙心是一页书,龙脑青阳子、龙气素还真,意思是说如果这三个人真的能组成无敌战龙,那其实就是天下太平的意思。可是后来战龙破碎了,是否透露了一个涵义:天下狼烟永不平息还有他们三个人是不可能联合?

杨编:我们当初倒也没有特别想到有这个意涵在,其实那时是把无敌战龙当成一个阴谋来解读,一页书、素还真两个人的塑造只是想要给观众有一个心灵完美的形象,无论他们是理想中的偶像,还是我们所追求的某一个完美,意象倒是这个只是有一些人的解读不一样。

记者:换句话说,编剧不会刻意去制造这样子的手法?

杨编:有时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会,不过有一些都是后来的人觉得这样子好像可以跟 前面的剧情互相呼应,好像跟前面剧情里某一段、某一个人、某一句话好像有关联,其实有时候我们并没有特别的要去把他们连上来。当然有些比较重要的关键还是会在前面就埋下伏笔,让这一段的果是因为某一段的因连上来的。其实有一些观众他们会去特别找很多的枝节来圆这一件事情,但有时候这并不是我们的本意,例如说照世明灯怎样怎样,其实我们没有那个本意啊!怎麼会变成这样子?可是我们有时候又不能特别去戳破,因为观众也是费了很多心,他们是特别喜欢、关心照世明灯才会引申出这麼多事情出来。有时候我们没有那麼复杂的涵义,复杂的地方有时候反而观众没有看到,有时候观众问:「啊?有这样的事吗?」我们反而被弄糊涂了。

记者:讲到这个,像外面传说神秘剑客最初的设定本来是素还真的分身,后来因为观众很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才将他分化出来;也有人传言莫召nv一开始就是就是女儿身,可是大家都觉得霹雳的女角下场都很悲惨,怕他逃不过这个定律,所以把他转成男儿身,甚至说泪痕本来就是莫召nv本人。面对这些传言, 编剧在写作过程中,会不会因为戏迷或一些别的压力而去更改当初的设定?

杨编:一般不会更改设定。像莫召nv,一开始就是男生,他只是比较女相一点,但一开始就是男生;泪痕一开始就是设定为他身边很独立的护卫。但因为莫召nv真的是太漂亮了,大家希望他是女生,所以有一些穿凿附会的说法出现。 我们以前也常常有这种困扰,可是我们设定下去了,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情况 不然我们不会再改,因为每个戏迷都有自己的意见,那我们到底要听哪一 个?所以我们还是要抓著自己设定的,不会这样一直摇摆,免得看戏的人辛苦,我们也没办法表现。

记者:您刚提到明明写了比较复杂的东西,可是戏迷没有去了解到,反而将一些旁枝末节的东西搜集起来去解释一些您们没有想到的事情。请问您有没有想过 将这些没有在戏中解释的东西,透过会刊或其他方式去将它做个解释,例如刚刚说的莫召奴一开始就是男生,有没有想过去做这样解释?

杨编:我想这个戏里面都会有交代,因为戏里到后来他就是男生,我想如果一刚开始有人传莫召奴是女生我们就去解释,可能愈解释愈复杂,不如一开始是男生到最后还是男生,什麼都不用解释,我是这样子认为。不过有一些观众来 询问问题,会刊上还是会有一些回答。

记者:有一个总经理已经回答到要发狂的问题:「为什麼霹雳里面的女性角色命运都那麼悲惨?」通常总经理都是回答:「江湖是一条残酷的武林道,女孩子是弱者。」但是明明长期以来,编剧组大多数都是女性编剧,可是为什麼会把女角写得那麼悲惨都没有幸福的结局?请问您们会不会有一些反弹?

杨编:会啊会啊!每一次有比较重要的女角出现,我们也会「啊」个几声,我们也会抗议啊!

记者:这是董事长给的大原则罗?

杨编:有一些啦!但也并非全都是。其实说武林不适合女孩子也不尽然啦!因为以 前的武侠戏很多侠女都做得满好的,像老总他们也有女暴君他也做得很出色,所以也不见得女孩子就不适合武林啦!

记者:杨编剧现在就是要去负责《天子传奇》了吗?

杨编:对。

记者:那霹雳这边呢?还是继续吗?

杨编:《天子传奇》我是上个月才接的,因为《天子传奇》也在赶嘛!所以霹雳这边就给罗绫他们去做。罗绫也做两年了,其余两位编剧有一年了,应该可以啦!董事长总经理再盯一下应该就可以啦!

记者:您觉得写《天子传奇》跟写霹雳的差别在哪里?

杨编:霹雳是完全靠创作,而且霹雳一路走来已经有固定的水准在,例如主角卧云啊、叶小钗啊他们都有固定的架构在。只要我们把主角的架构抓得准,再分枝分节加进去,应该不至於差得很离谱啦!《天子传奇》就不一样,它是由漫画改编的,而且这个故事又是旧的故事,它是属於《封神榜》武王伐纣这一段故事,当然它跟古早的演义不同,故事里面也是穿插了很多自创部分,我们要再加料可是又要不失它的原味,就会比较吃力一点。因为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如果加得太离谱的话,怕观众又会觉得根本不是以前大家都习惯的那种故事。例如说纣王,我们以前都说他很坏、很花,可是我们现在也许把他演得很帅、很勇武也不一定,即使是旧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稍微把它翻新一下,加一点创新。

记者:霹雳在改写《天子传奇》的时候,香港那边会有意见吗?他们会不会要求先看过被改编成什麼样子?

杨编:目前我没有接到这一方面的消息,因为之前我一直都在写霹雳系列,我是突然被调过来的,所以我还没有接到香港那一方面的反应或是公司要我们跟香港配合的指示。

记者:《天子传奇》开拍了吗?

杨编:还没有,好像十一月才会开拍。不过有很多前制作业要做,例如主要的景、角色木偶、道具都要事先做好,所以还是要先把剧本赶出来,才知道哪些部分能够先做,例如一幢很大的金殿,也许一搭就是半个月的工程,这个就一定要早一点给他们做。

记者:最后请问杨编剧,从事编剧这种创作性的工作,其实也是很需要灵感的,请问您平常有没有一些习惯,是有助於创作的灵感激发?

杨编:其实长期以来,灵感是会愈用愈多,你愈懒散灵感愈跑不出来,有时候适当的压力是可以激发让灵感的。有时候若是真的挤不出什麼东西来,我就出去走一走,跟人家泡茶聊聊天,有时聊天突然就会让人产生灵感。或者去看场电影、听出戏,我本身个性比较静,所以大部分是看书、看电影、看影片这样子,其实创作这条路是满孤独的,当然有时候带子出来后很多人回响,也是满安慰的。虽然现在也是有很多被骂的啦!不过被骂总是好的,才知道自己哪里不好,我们也要接受,不过不可能让每一个观众都满意,这是不太可能的,顺著嫂意失了姑意那也不行嘛!

记者:谢谢杨编剧今天跟我们聊了这麼多,谢谢您。

杨编:不客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