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火既济”的“济”字的三种究竟密意!

(2014-11-06 10:43:05)

      “水火既济”的“济”的三种究竟密意!


http://s3/mw690/001YqNHugy6HrX1tqgO82&690

 

 

http://s4/mw690/001YqNHuty6N5kW5Yptd3&690

 


http://s3/mw690/001YqNHuty6N5l1oWRk42&690


                     

        “济”字本意是“过河、渡过”的意思,如同舟共济、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由此动词引申为“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还引申为“对事情有益”:无济于事;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最后引申为“成就”(achieve):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以上用法均读作四声。另外的一种三声读音,是由古水名“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而来,此河流今天虽已不复存在,却依然有相关地名存世,如济南、济宁、济阳、济源、济州等。当它作名词或形容词时,读三声;作动词时,读四声。

      “水火既济”的“济”字的三点水,既指玄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又指一炁所化的三清山,玉清、上清和太清。“济”字的“齐”,在甲骨文中就像品字形的三棵树,这是中华造字五行中典型的“水含木”,也是生命之树长青,道炁万古长存,三家并驰齐飞的显著标志!“济”字的三水一齐,指的就是不易圣神法身、简易玉神报身、变易真神化身一体出齐了,法报化三身一体比量齐观,宏观上是一体三身的并驾齐驱,微观上法报化中还有三重之天的法报化,玄观上法报化三身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一个修行人在圆满完成艰苦卓越的自度历程后,在经历水火的试金辨玉、大道的天考天谴,始终道心不退,执两用中,抱道怀真,就会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皇天赐福,能够正确地运用法报化三身整体把握玄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来道济天下,这绝不是道人种花栽柳无心的偶成,也不是因缘所使偶然的偶遇,而是一种立志高远、远承古今,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的必然规律。

       “水火既济”的“济”,仍然通《道德经》中“是谓道纪,道济天下”的“纪”,济字的三点水,既代表法报化的三身,也是儒释道三家在“水火既济”中三家相会的隐喻,“济”字的右上的“文”,既代表三家相会在文殊佛国中本来就存在的时间、空间和客观条件,也代表从古至今儒释道三家用“文以载道、文以辅政、文以征明”的方法,在参赞化育、天地造化、净化社会、造福人类和推动历史进步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圣人忧心于大道废弛,人心惟危,所以设教度人,济度群生,济字的右边是齐,也就是说济度与否?能否得到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是无济于事,还是济世安邦,既济则左右逢源,未济进退两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齐”,人心齐,泰山移,齐心才能合力,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众望所归之愿景。齐心才能合力,就像一个国家的强大、繁荣和昌盛,与其思想的统一、文字的统一、政令的统一各种计量单位管理编码的统一和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的公信力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济度”的“济”也是一种学习,是《论语》的“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以众为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以众为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道乎?(即‘以众为心’)”,是佛家持续不断闻思修、戒定慧和讲辩著的过程。齐字的甲骨文是 ,像三(大量)颗种子同时发芽,这三颗真种子就是一炁所化的儒释道,种子播下就是生、长、化、收、藏的五字诀,有小、初、中、大、后的学习环境,佛家的第一所大学在那烂陀寺,大学之道始终都在发明(发菩提心)、在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阴性上的学习、积累和囤积各种资粮、功德和福报,必然会为阳性上的皇天赐福、即身成就和道济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儒家在《大学》中提出:“古之欲发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水火既济”四圣谛中的“济”,就是一个修行人在“既”字所含摄的“既然、既已、已经”圆满完成度化体内的万千众生、万灵万性和万事万物之后,用业已成就了的光明圆满的报身,自自然然投入到酬谢众生的济世度生事业中,以“道先动而万物跟,阴先动而阳后随”的大道规律,用内明外正、内圣外王、内枭外霸的实修实证,不辞辛劳,不居其功,懂得有为、无为和无所不为即真为的玄妙关系,常常济时、济人和济物,却始终抱守着济拔和被济拔、救度和被救度之间玄妙的辩证关系,懂得莫动道人心,万物将自化的济世原则。相反,如果一个修行人在与“既”字所含摄的“既然、既已、已经”相反的“未”字所含摄的“没有、尚未、不曾”圆满完成度化体内的万千众生、万灵万性和万事万物,亦即根本没有证得光明圆满的报身,那怎么能够正确地运用法报化三身整体把握玄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而荷当、担当和承担起道济天下、酬谢众生、济世度生的事业呢?!。


http://s2/mw690/001YqNHugy6LXj8qyZz01&690

http://s10/mw690/001YqNHugy6LXjk9rgR59&690

欢迎转载下载,敬请注明出处,以示尊重为谢,功德不可思议!释迦真上师即悟真子度师即清风圣真山人敬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