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震泽
标签:
休闲 |
分类: 精彩瞬间 |
古镇震泽
在江南的一众古镇中,震泽算是精致的。
开凿于西晋太康年间的頔塘河,行至镇头,忽然岔出一道支流,往镇里走。于是,镇里有了一条活水,自然就多了活气。这頔塘河连通着京杭大运河哩!沿河西岸,商家店铺对门而居,渐次排开,就有了一条宝塔街。街短河长,古镇的故事,浸润着岁月的沧桑,便由此演绎开来。
宝塔街北头的頔塘河上,一座高高的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据说,乾隆当年下江南时,船队就从这桥下走过。石拱桥名禹迹桥。相传,当年大禹曾在太湖一带治水,到过震泽,这里留过他的足迹。震泽人感恩这位先圣,建桥以纪念。
禹迹桥西,高高耸立着慈云寺塔,很是醒目。塔六面五层,砖木结构,40米左右高。慈云寺塔建于三国时期,慈云禅寺建于南宋。
这一桥一塔一寺相邻,拱桥塔影,精巧组合,是古镇特有的景观,也是震泽作为古镇的重要底气。
宝塔街,条石街道,古色古香的店面。其间点缀着些绿树花卉,便多了些情趣和雅致,让古街显现出精气神来。
临街有两道古拱门。高高的门额上分别有砖刻“仁安坊”和“仁里坊”。
拱门里,是一处古宅,人称江南的大宅门——师俭堂。
古宅第一、二进位于宝塔街左,朝街为店铺,临河设码头。
宝塔街右,是厅堂、内宅等。面街的门楼木雕精美。内部装饰、家具尽善尽美,砖雕、石雕、木雕、漆雕各美其美。
院内有园,皆因地制宜,精思巧构,亭台山石,精巧绝妙。
这是清同治年间的建筑遗存,五间六进穿堂式高墙深院。整座建筑体现出设计的精思深谋,为古宅所少见。不说它多样的功用价值,单看临街的拱门,于街,它隔而不断;于宅,则街在宅内。恰是街中建宅,宅内含街。
师俭堂是江南大户,生意大。原主人姓徐,亦官亦商。震泽是丝绸故里。丝经是当年徐家经营的主业之一。
清人有诗: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荻塘(现名頔塘)西去路,蚕来胜耕田。
如今,頔塘河水流清清,驳岸古朴。沿河两岸,精明的震泽人架起凉棚,经营些茶座小吃,亦成古镇的一道风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