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旅游区“相府庄园”景点合理开发的一些建议

标签:
阳城皇城相府相府庄园明清农耕园相府庄田 |
分类: 发展建议.战略研究 |
问题,和如何进行合理开发的新见解、新建议,以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说,“相府莊园”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相府的一个大农耕区,是皇城以外的一个附属基地。并且根据皇城的历史资料分析,明清时期陈氏家族的确拥有不少土地,很可能在相府莊园这一带及周边地区,过去就是陈家的农耕园。但现在相府莊园在开发创意、文化主题、和建设方案上和皇城相府的明清官家文化没有一点点关联之处,体现不出当时相府“官家农业文化”的痕迹,而是建设了一个时尚十足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这是影响旅游发展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我们知道,皇城相府的文化主题贯穿的是明清官家的官宅风貌和高层社会的生活写照,而相府莊园展示的观光项目全是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内容,和皇城主景区相互独立,没有任何关系。虽然相府莊园的建设投了许多资,费了好大劲,但效果未必好,因为观光者到此主要是来看明清官家的文化遗产,不是来参观现代化农业园区的。这一潜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2.看皇城搭配相府庄园影响发展
3.“相府庄园”的品牌设置不尽合理
根据新华词典、辞海及有关资料,“庄园”一词的含义是:“封建主占有和经营的大片地产,包括一个和若干个村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而新建的相府庄园(农业生态园区)从场面上来看,并非是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大庄园,其规模同大庄园相比还有差距,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型田庄或农耕园,和过去封建领主的大庄园的概念是两回事,有点文不对题。从客观上讲,明清时期的皇城相府养活那么多的人,一定拥有不少的农耕土地,从事规模较大的桑蚕业、农牧业生产。但陈廷敬家族当时未必拥有多个村庄和集中连片大量的土地,很可能就是经营皇城外周边的几百亩或上千亩土地。这样的话,按照中国文字用“庄田”一词就够了。庄田的词意是“皇室、官僚等雇人耕种或租给佃户的大片土地为庄田”。从字面上讲用“相府庄田”的品牌比“相府庄园”更恰当。甚至连庄田也不用,叫“相府耕园”或“相府桑田”也很好。
根据康熙皇帝为皇城相府提的匾“午亭山庄”分析,陈廷敬是皇上的老师,一定注意影响,一定很廉政、很谦虚、也很低调,不会向鳌拜那样大量兼并土地。他当时并没有要求皇上给他提“午亭相府”或“相府庄园”或“午亭庄园”,而是既朴素又玄妙地命名“午亭山庄”。可以设想,如果陈廷敬今天在九泉之下知道了把陈家耕园或陈家桑田叫成“相府庄园”,保证不满意,因为他的性格喜欢低调和玄妙,不喜欢张扬。
今天从旅游经济开发的意义上来讲,不一定完全恢复原貌,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发挥和包装,但一定要符合逻辑推理。让大家感觉到那就是真的。比如现在喜欢叫“园区”,什么“科技园区”、“生态园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等等,显然明清时期没有“园区”一词,但我们可以把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田园式的农耕区叫作“农耕园”。因此,相府庄园也可以称之为“相府耕园”,或者“陈府桑田”。
二.相府庄园的旅游文化主题创意及品牌构思
1.文化主题创意及开发定位
当年陈廷敬之弟任职一任知县后,曾想升迁,被陈廷敬拒之,令其回府管理相府的日常事物及耕种相府的桑田。说明当时陈氏家族在皇城以外一定有农耕园或较多桑田。搞的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最先进的有一定规模的官家农业。因此副景点相府庄园的旅游开发创意和主要观光内容的定位应重点突出明清官家农耕园风貌和当时农业生产活动,简单点说就是反映“明清官家农业文化”。
2.品牌构思
在农田水利的建设上要强调明清时期的农田建设格局,按明清时期的绿色安全有机农业模式来设计。
在加工业方面,建设蚕茧加工厂、山茱萸加工厂、阳城高装馍、粉条、豆腐、灌肠、等地方特色食品手工作坊。
在农业特色产业设计上,围绕旅游经济,大力发展采摘、垂钓、打猎等特色农业。栽培各种果树、桑树、有机蔬菜等,按明清时期的安全有机农业设计,让观光者采摘,绝对保证绿色有机安全。
在参观相府农耕园或相府桑田的交通方面,取消电瓶车,配备豪华马车、骑马、坐轿子等“无碳”运输工具,观光者可以体验生活。
总之,在明清农耕园的设计上要突出一个“古”字。这样就可以吸引大量观光者来明清农耕园参观古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生产,并可以亲身参加体验,其乐无穷。这样的话,相府庄园的旅游一定会更加火起来,越来越旺,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