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田艾·籺

分类: 长篇大论 |
田艾是乡下稻田野生的一种季节性植物,每年十一月秋收后开始生长,之后逐渐干枯,春耕时死去。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不用撒种子,北风一吹,田艾便纷纷从土里冒出头来,覆盖空旷的田野;春风一到,它又悄然退场,花作春泥滋养新插的秧苗。
乡人会用田艾来做籺。
田艾籺是我们当地一道特色糕点,用田艾绒和糯米粉制作而成。过年一定要有田艾籺,一来拜神祭祀要用,二来人也要吃。所以秋收后过了农忙时节,天气好的日子,妇人们和小孩子便挎上篮子,三三两两来到田间摘田艾备用。以前读书时每年放寒假我都要跟堂妹去摘田艾,运气好找到一片土地肥沃的稻田,不消两三小时,便能摘满一小篮子。
一株田艾有手巴掌高,从根部分出四五支茎,茎枝长一层细绒毛,叶片细长,呈奶绿色,成熟后顶上开出白色小花,没有气味。摘田艾很考验眼力,因它常常掩在杂草中间,毫不起眼,不细看时还真以为是野草。采摘时还得会区分大艾和田艾:它们长得极像,类似同胞姐妹,只是大艾开黄花,叶片稍大些、颜色浅些而已,但大艾不能吃。
摘田艾最快的办法是一整株连根拔起,回去之后再统一去头暴晒,待晒得茎叶足够干,一压即碎时就可以装在竹筐里,搓去茎骨和碎叶,只留下茎上一层软软的绒毛。这,便是田艾绒。当然也不是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去摘田艾,因为工序麻烦,多数人还是选择购买。通常田艾绒市价是一百一斤,因其金贵,也有很多人专门采摘田艾做成田艾绒售卖。
一般人家会选择亲手做田艾籺:提前一晚泡好糯米,大清早挑到碾米店碾成粉,田艾绒用沸水烫煮,过水后捞起压干再混到糯米粉里,加滚水揉成面团,把面团分小团下锅煮成馍状,之后捞起再不断加入糯米粉搓成大块面团,再把面团搓成小圆团,压扁,摊开,包入绿豆、花生和椰子丝调制而成的馅料,最后用菜包起或用模印印成固定形状再垫在树叶上蒸熟即可。而用菜包包着的叫菜包籺,用模印印出来的是寿桃籺。
以前的人穷,过年没有好东西吃,也不办什么年货,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籺,亲戚朋友到家里来,首先就端上来几个田艾籺。现在的人大概不稀罕,特别是年青一代,没几个喜欢吃的,每年我们都得提醒父母别做太多。其实田艾籺挺好吃的,有股淡淡的清香,带着青草的味道,我父亲每天起床就得先吃两个。我因为从小家里做,经常吃,倒不觉得田艾籺有多金贵,城市里的表姐表弟们因为吃得少,过年就盼着尝一尝,每年母亲都会多做一些送给他们。
我问母亲乡人开始用田艾做籺是从什么时候,她也说不清楚——“民国就开始了吧,反正你外婆也是这么做。”朝代会变更,饮食难中断,这便是饮食文化的一脉相承。
潮汕有麻叶,粤西有田艾,因为不一样的地域植被才造就了自然界的多资多彩,也造就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http://s5/mw690/001Yq5XGzy7inHthrG444&690
前一篇:第10篇:企业里的司机
后一篇:第13篇:三十岁的青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