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么二十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株从福州运来的、很小的“白根(小叶)榕树”,据说还是野生的。
说实话,我当初是没啥信心养好它,甚至能不能养活心里都没根。毕竟,朋友们原先送来的一些花呀朵的(还有挺名贵的)挺早地就回归“天国”了。有人说,这是就是典型的“金克木”。
但,这株榕树在这个不大的瓷盆中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郁郁葱葱,长势茂盛。而今,这株本来的“盆景”,已然是有成人之高,冠覆米余啦。
还不光是榕树,我这其他一些花木也都长势喜人,前景不错。就连懂行的老友看着都称赞不已,只是略带疑问:你这“著名外行”是如何……?!
原因么,其实简单。一是此树皮实(还有其他植物大都如此),至今,树未换盆,盆未换土,其能茁壮于斯,生命力可谓顽强!二是,退休的老翁我颇有闲暇,也有了些耐心,且种花植卉的“技艺”也在进步。
而更重要的是我逐渐了解了这类花呀木的习性,可随其势而待之。业就是柳宗元先生那篇《种树郭橐驼传》中那位园艺郭大师所说:这种树呀,就得“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实,我不完全赞成郭大师的一些“经验”之谈,比如“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就是种好树后,就别再动它惦着它,走了就别再管它。我觉着那恐怕不行啊,旱了涝了你都不管他?这类树木毕竟不是野外野生的啊。我想,这不是郭大师留了一手,就是柳先生没弄明白郭大师的真实意思。起码,这在家里种树种花的养护,不能移来、种上就告功成,施肥浇水采光通风温控位调,那可得样样精心缺一不可。不如此便不如意,比如,我那几棵盆栽桔树移到院里,原期其可得参天之盛,而莫论“南桔北枳”。现实是,夏秋之时长势特好,可一个冬天,就,就······,唉!家里照顾老人的阿姨懂行,她说:要是冬天给树裹上一点棉啥的就好啦。这话太对啦,一味地“去不复顾”是真不行啊。
说到这儿,思考就又分了个叉:那带徒弟、学生是不是也属同理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是必须的,可出了教室是不是就完事大吉,就可以放任自流,为师者就可以“去不复顾”了呢?这是个问题,真是个问题!
图片 搬到办公室的榕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