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龙舟.粽子】
端午,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端午”一词,初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而作为节日,据说始自汉代。而赛龙舟、包粽子等等“节目”,应是古代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的风俗。
龙舟活动的“起因”传说不少,而以古人追念屈原说为主。南北朝梁朝人宗懔《荆楚歲時記》说:“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舟舸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这“飞凫”“水马”就是龙舟的原形。
而粽子的起源,也有春秋说、战国说之别。同为梁时的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这都说明,起码在那个时代,荆楚之地的民间,已将这样两项事物和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也是,屈大夫是楚人极为出色的代表啊!
2008年,国务院将端午定为法定节日。
而今,这两项端午节的重头戏,已然从南方漫遍于东西北中,这不正证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丰富性、融合性吗。
而屈原也正是中华文化光芒闪耀的符号。纪念怹,也是国人的共同心愿!
(图片,老友“贡献”的“钻石粽”,一尖四角,精致十分。令人惊奇的是,根本没用捆绳。所以,对嫂子的巧作,大饱口福之前,必须得先让手机尝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