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那个集团诉讼(二)】
这个期货案子开得是“大庭”。我们56个原告一方4位代理人,而两个被告公司,原订是一位代理律师--天津涉外所很认真也很有能力的刘律师(当年,在天津外语学院进修英语时,我们还是同学)。但开庭时,著名大律师蒋龙翔出现在被告一方的代理席上--对方极为重视此案,可谓下足了功夫和力气。因此,庭审未开,气氛已是剑拔弩张。(也怪了,我当年出的几个“大庭”,对方的律师都极为强悍,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就是专家教授,庭上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合议庭也都是由特别优秀的中青年法官组成(后来都成了法院领导),可见天津中院对此案的重视,几位院领导也在旁听席“就座”。
对方准备充分,包括赴境外调查取证都作的严严实实。
而我方所更是经过“多查广调,细综深研”,从而做到了“目标唯准,论证崇严”。庭辩五个要素面面俱到。
要是对双方的庭上表现做个评价,那我说都非常不错!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最后的结果,我们的主张被法庭支持了三分之二(这在当时已然是“客户”一方的最好结果了。就这样,我还作了上诉的准备,上诉状都拟好了--现在还保留着一半儿草稿呢)。
想说说已经仙逝的蒋律师,他对于我而言,是“亦师亦友亦兄长”。怹是早年北京政法学院的学生,改革开放后最早留学美国,后又在香港工作一段时间,回天津后在市法律顾问处工作。在处里欢迎怹的小宴上,我俩就特谈的上来(还有个我劝酒小故事,蒋先生到老年还记得呢)。从那儿起,我们的交流,特别是业务上的交流就多了起来。后来,顾问处分家,怹到了“二法(涉外处)”我们的交流也没有中断。
蒋兄是做学问的人,性格严肃耿直,为坚持作业务,而放弃市人大常委的“职务”。
蒋老师还担任了全国律协第一任涉外委员会主任,任上也颇有建树。怹作天津律协副会长,我是常务理事,也多有合作。后来,我担任了全国律协的副会长、天津律协的会长,于是,不仅涉外业务,还有涉及到协会工作的一些难题,我也诚心向怹请教。
怹待人十分真诚,而且十分虚心,真的做到不耻下问,有些业务,怹很愿意和我私下交流。怹请我吃饭时,俩人常常不自觉地就住杯停箸论起道来……
哎,说着说着开庭,又……
没忍住啊。停笔吧。
图片
长篇小说《中天》
叶秋 本人的笔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