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私”印了一套起名为《杂芜集》的小册子(两位年轻的同事帮了我大忙)。共两部约三十五万字。一部曰《风飘挥笔处》,算是散文。一部(两集)《夜静读书时》,是读书笔记。
送给了一部分同学、好友。
散文的那册,还是有些“读者”、有些反应的,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教师还提出要和我“交流交流”呢。
读书笔记那本儿,除了几位中文系的同学有些短暂兴奋的议论外,就几乎悄无声息了--因为这本儿是随手翻翻古文时的学习心得。
可也有例外,昨儿,一位学、业俱佳,且成绩斐然的学生,给我发了好多篇读“读书笔记”的笔记(还都是手写的),令我有些吃惊:这大忙忙的,还有空看我这点儿浅识薄议的文字?
同时,也很有些欣慰心慰:读书笔记,不仅一舒胸臆,亦可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这不,又有几位朋友来信索要拙作(还有的要“购”呢),今儿早,发出去六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