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先生的
《罗刹海市》讲一位“男主”的两个故事。
男主叫马骥(马中好者),富二代,长得女里女气,那叫一个漂亮!
说这第一个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马坐船逛当,让海风给刮到两万六千里外的“大罗刹国”去了。一上岸,小马那长相可把罗刹人吓坏了,以为他要吃人呢。
小马一打听当地穷乡僻壤里跟自个儿长相差不离儿的穷人苦主,这才知道,这黑石为墙红石为瓦(整个一清朝官帽--我自个儿觉着像)的地界儿,就是以丑为美,且凭长相封官,越“美”的官越大,其“美”无比的能当“上卿”……
后来有一次,小马喝醉了酒,把自个儿的脸抹擦成又黑又凶的张飞模样。没成想这形象让国王喜欢的不得了,立马给他加官晋爵赏金子……。
这故事好像讲了这么一个道理。
在颠倒黑白(咱这儿不是白墙青瓦嘛)、以丑为美的大环境里,先得随波逐流,再就随行就市(好在马骥有商人的本能基因),再接着就藏起本性相,掩住本相,尽力装蒜骗“人”,结果是越能装越能升官,装得越丑越能发财。否则,凡坚持“原则”不改本相者,轻的,被人歧视,剔出主流社会而穷困潦倒,重……就不知是啥下场了。
因此,可以大概了解了蒲先生以辛辣之笔,讽刺的是清朝当时大环境中的社会丑象,并非指戳某人某事。
正如蒲先生所叹而议之的:“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是这意思吧?反正我这么琢磨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