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剧随笔

(2022-09-06 09:58:03)
      日前,一老友(新闻界的老领导)来电,建议我一定要看看一部反映律师工作、生活的电视剧,还希望我做出“评价”。啧啧,这老弟不光对“新闻”“艺术”问题很认真,对我们这个行业也一直关注不辍。如是,我一定得好好看看那部片子,嗯,片名我也记住啦。明儿就请年轻人给我弄到电脑上去。
                                                                     8月31日

       听老友建议,用了5天的工夫,在电脑上看完了一部描写律师工作和生活的连续剧(有些内容很快就划过去了),正好,为了“避疫”,等着大筛,连续三天没出家门儿。
       我想尝试着不用职业的视角去看它,但确实不容易--思维惯性。
       看前边若干集时,还不自觉地在纸上用我自己特有的速记式“文字符号”,划拉出些“观感”。后来,剧情把我这个习惯行为抑制住了。
       不好评价这个故事。一,如果观众不是律师,兴许还爱看这吃这口快餐呢,别扫大伙的兴,多说无益。二,是退休有些年头儿了,剧中的故事是不是现在事务所和现在的律师情况吻合,并具有典型性,我不知道。
       在我的观感中,真觉得不少剧情太啥血了(我喜欢狗狗,所以用“啥”代替)——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背叛,恶性竞争……。这是律师和律师、律所和律师关系中最普遍最典型的“特征”吗?忒可怕了。
       对了,剧中有些律师人物的表现(演),包括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也有些行为),确实有一定真实性。但我从心里羡慕人家,他(她)们做业务怎么这么轻松呢?想要啥条件就有啥条件,想要啥证据就有啥证据……,我那时干活儿怎么就那么难呢?
       剧中有些情节反咉了现实中的律所,遇到的具有普遍性情况,那就是老话里说的那个“分分合合”中的分--员工跳槽、机构分家!
       但编剧把分的原因都归结为“东家”的不仁不义,甚至都是“老”的对不起“新”的,那就太有失偏颇了。
       咳,想着不用律师的眼光看剧情,但不知不觉中余光又扫过去了。好啦,不说啦。
       哎,再补充一句,那么棒的事务所、那么有名的律界大咖级的主任,竟然把客户(x集团)一个项目的“尽职调查”当做最“简单”的业务,交给新人助理承办,这也太让客户惊悚了吧?
       还有那个女主角……
       唉,又来了,还是打住吧,言多语失!
       等着和老友面谈吧。
                                                           9月5日
观剧随笔    观剧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