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说,凡览经典古文,必须从第一个字开始读起。
上学时,老师好像这么形容一篇好古文:虎头豹尾猪肚。那意思是说,全文没废话,开章引人入胜,结尾干净漂亮,中间内容丰富。
真是这样,传世佳作都有这样的特点,特别是开篇,有的开宗明义,直接点透主题,如荀子的《劝学篇》:“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的先画背景,以后婉婉道来。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还有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当然,也有其他类型的开篇,比如,假他人之口,引起问题,然后滔滔不绝,或驳或赞,等等(不举例了,手机上写字儿,眼睛太累了)。
总而言之,我的体会是,凡读古典大作,必从头细品,方可受益良多。万不可像翻看那些发着霉味儿的八股文似的,掐头去尾,只看当间儿。
对这“体会”是划钩还是打叉,朋友您随便。
图片
静修之所 拍摄于北戴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