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宗于道家,其阐释诸多“道理”,本源于《道德经》,当属无疑。
然其纵论之间,又突破了老子的理念(原则),甚至改变其原意。
比如《道德经》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对所有万物(当然包括人了)都一视同仁,没有倾向,没有区别,没有亲疏远近之别,没有优良中差之分。而《淮南子》却悄然变其为“天道无亲,唯德是与。”也就是说,淮南王认为,天道(天的规矩、规律)虽然没有私心没有亲疏之分,但会以德为标准,决定给予谁的支持关照。
从这一道家学说的关键点上,淮南王已和老子有不同认识了。淮南王的观点可以推论出这样的结论:天不是以万物为刍狗的,有德性的人就不是刍狗,因为天道是要给予他特别照顾的了。
当然,也可以这样“诡辩”:天地依然是以万物为刍狗,而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在“万物”以外,属于第10001号的物。
图片 天地
拍摄于蓟州山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