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人确定的第一个节气,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明儿起,半年之内是白天一天比一天短了。所以,白居易说“夏至一阴生”。
老人说今儿晌午头太阳正在天(头)顶,地上立竿无影,是不是这样?我没试过,好像理论上说得过去,但要做到这一点得精确地把准时间地点,要不然,这没影就是没影的事儿啦,对吧。
今儿,按习俗得吃面条。
我没吃,倒是闹了一大碗绿豆汤,解暑,更解心火,以平情绪。
为啥特别强调“解心火,平情绪”呢?
《淮南子•天文训》说:“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慎身无躁,节声色,薄滋味,百官静,事无径,以实晏阴之所成。”
简单说吧,就是夏至这一天挺重要,这人呐,一定得严于律己谨言慎行,生活平淡点儿,食物清淡点儿,把浑身各器官都调整平和,处事不能急,以应和节令之渐渐的变化。
听听古人训,我就这么做呗。
这个时节,自然界也有些特点突出之处:“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别的没体验,知了开始叫唤,是真的。
至于“禁民无发火”,以防火灾发生,那是官家的事啦,咱自己小心火烛就是。
“可以居高明,远眺望,登丘陵,处台榭”的倡议很好,本来今儿想去山里呆两天的,可晚上还得“过筛(做核酸)”,只好改日补上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