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报道,想起读过的一段儿古文,说得就是guan员对待德与财的关系的事。赶紧翻查了一下,没错,是《国语》里记载的。
那当然是春秋时期的事啦。
晋国大夫韩宣子(名起)报怨自己忒穷(贫),晋国名臣叔向(羊舌肸)却向他道贺!宣子不解。叔向就讲了晋国本国历史上贫官和富官俩故事,说明当官的在财上“贫”着点儿好,劝戒他重德而别贪财。
一个故事说的是栾武子(执政大夫)三代的事儿,栾武子家里不富裕,百亩田都不到(按规制,他应有五百亩),宗庙的设施也不全,但他注重宣扬德行,遵行法度,诸侯亲近他,狄戎感念他,他很好地执政晋国,最后(就连他拭君另立),都避免了灾祸。他儿子恒子执政时骄奢贪婪,还触犯法律,只是仗着他父亲的功绩名声,才没遭难。但栾恒子的儿子怀子执政时,尽管他改变父亲的做法,遵守爷爷的德性,但还是受到父亲的连累,最后落得个跑到楚国避难去了。
另一个故事更简单了,郤昭子执政,大敛其财,那叫富可敌国了。仗着有钱,就不知自己行几了。结果,哥儿仨都被晋公杀了,陈尸庙堂,连宗室都被灭了。
叔向告诉宣子:你的贫困像栾武子,我相信你的德行也像他一样,所以我向你道贺。如果你不担心德行只忧虑财富,我哀悼你还来不及,哪会道贺呢?!
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这番劝戒,那是感激不尽:您救了我,不光我,连我的祖上都会感谢您所赐之恩呀。
说古,实际上也是为今。而今反腐倡廉已经蔚然成风,好干部好官员也层出不穷。只可惜,当下还有一些人不能自律不能看清楚大势,不能想明白财与德的关系,估计他们没听过这样的故事(兴许听了也跟着红粉酒精蒸发了),于是,他们就啷了当的进去出不来啦。
当然,财多财少不是或福或祸的唯一“根据”,但对财富和德行的态度,却真的是好guan
坏吏的试金石。
提醒有些guan儿们,记住叔向的这句话吧:“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之不暇,何贺之有!”
最好请个书法家,写下来,当个平安钟挂着,没事儿就用脑袋敲两下。
2022年1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