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战神吗?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
在经历过天不怕地不怕的文革大灾大难后,我们又正在经历着物质泛滥和环境破坏的冲击,在这个时候,唤醒我们心中久已泯灭的灵性,重新认识人类,生命与自然,正是刻不容缓。
看完了三集电视专题片《西楚霸王》后(中央电视台10频道《发现探索》栏目,2010年10月18、19、20日播放),我曾经写信给导演黄凯说,
片子剪裁得体,文辞尤好,有的地方灯光稍暗。另有一点看法,适当的时候会写成博文公开。
如今得空将那一点看法写出来,既是还文债,也是了结自己的心愿。
2010年8月,在咸阳的拍摄现场中,黄凯曾经问我,将项羽称为战神是否合适?当时,因为初次听到这样的提法,我没有发表意见。这次看了片子,方才理解了编导的用心,战神项羽,是一条贯穿全片的主线。
项羽是为战争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他生于军人之家,高大武勇,天生的军人体魄和气质,他的一生,无论功过,无论生与死,都与战争不可分离。
钜鹿之战,项羽统领数万新败楚军,破釜沉舟,歼王离军十万,降二十万章邯军,一战成名,不但决定了秦帝国灭亡的命运,战神之称也由此而生。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奇兵击溃五十六万刘邦联军,不但再次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再造了他人生的辉煌,战神的光圈,已经聚定在他的身上。
项羽一生经历七十余战,从未败北。垓下之战,一败而结束军人的生涯。他胸怀军人的荣誉和骄傲,愧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他用自己的生命,殉了军人的天职,完成了战神的升华。
……全片完整地影现了战神项羽的生涯。
在古代中国,曾经有战神蚩尤。蚩尤喜兵好战,与黄帝战于涿鹿,战败身死,被奉为神明。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县,杀牲血涂旗鼓,祭祀蚩尤,就是古代风俗的遗留。2000多年以后,《西楚霸王》重新塑造战神,正是一种新的历史造神的尝试。我欣赏这种努力。
多年以来,我们有一个极大的误解,以为对于神明的敬仰就是迷信。什么是神明?神明是人对自然的敬畏,是人对生存的感谢,是人对自身有限的认知和对无限宇宙的归心低首。心中没有神明的人,是无知狂妄,心中没有神明的人,是没有悟性灵感。在经历过天不怕地不怕的文革大灾大难后,我们又正在经历着物质泛滥和环境破坏的冲击,在这个时候,唤醒我们心中久已泯灭的灵性,重新认识人类,生命与自然,正是刻不容缓。影片《西楚霸王》重新塑造战神的努力,或许能够在呼唤神明回归的空谷中留下一点回音?回音远及的辽远,将远远超出的制作意图的当初?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毕加索说,死是一种美。我想,美丽的死,是人生的极致。项羽是军人,战死,正是他最美的终结。正是这个最美的终结,成就了他战神的千古英名。
在《西楚霸王》第三集中,我曾经就项羽之死说到,对于项羽之死,我们有必要超出世俗的功利,从生命的价值上来认识……。
片子中插进的只言片语,都是临时采访的仓促言辞。如今想补充说,死和生未必一致。有人生得光荣,死得丑陋。也有人一生猥猥琐琐,却死得轰轰烈烈。
楚汉相争,胜利者是刘邦,这是世俗功利的衡定。从生命的价值着眼,临死前的刘邦,自闭而不愿见人,猜忌而乱杀功臣,病重而拒绝就医,昏乱中死于长乐宫。刘邦之死,虽不能说是轻如鸿毛,确实没有任何值得怀念称颂之美。
秦始皇消灭六国,是当时天下最大的胜利者。秦始皇晚年贪生求药,病死沙丘。遗体被胡亥赵高作政治利用,腐烂于北上威胁扶苏蒙恬的旅途中,千百年来,被作为丑事提及,可谓是死不瞑目,又是一种评估。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古代的神明,常常是死去的先祖。殷周革命以后,理性的天道思想兴起,古代的神明们早早地死去。到了诸子百家,回避死生的超越,趋向今生的合理,世俗化的中国文化,与超越的宗教渐行渐远,死去的神明们所留下的空虚,不得不由历史来填补。
如今,我继续呼唤,愿神明回到我们的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