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与儿子相处的沟通

标签:
杂谈 |
分类: 西浦研究生生活 |
2月2号晚上去机场接儿子回来的路上,他兴致勃勃跟我分享我们共同关注过的信息,一些我们不能在微信和电话里畅聊的内容,跟以前一样。
我感觉出,他是期盼着的,跟以前一样我们能精神相同。
可我,却三心二意,眼里只看到儿子不修边幅的形象和依然驼着的背部,忙不迭的嫌弃着纠正着,没有心思去领会他想要表达的意图。
在最初的几天,我也依然沉浸在不停地纠结他的吃喝拉撒睡的焦虑中,猛然发现,我们俩已经无话可说了。
他已经关闭了倾听我的耳朵。
我跟孩子爸爸抱怨:“现在孩子不愿跟我聊天了。好失落。”
经过了几天不和谐的相处后,终于,儿子给我说:“我感觉不喜欢听你讲话了”
”妈妈,我就觉得很奇怪,你总是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焦虑发火,你的人生就是这样子的吗?难道就没有更高的追求了啊?比如说你总抱怨我的吃饭问题,我自己在外面生活了4年了,我也没饿死啊。还有你总说你工作上的那些事情,你如果没有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那就不要总是抱怨。这样你会不幸福的。“
在跟儿子聊天的过程中,儿子敏锐的察觉到了我的心理问题,他说:“你总是想通过外力去摆脱困境,其实这个是被动的。要建立自己的内驱力,不要依赖环境。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及时外力来了,你也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
为此,他也是给我推荐了《妄想代理人》,他说,你表示想看就可以,我帮你找资源,你不跟我提出来的话,我就不主动帮助你找,要增强自己的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因为多看别人的人生经历,可以帮你找到更多的答案,也可以把你的不满有能够落实的解决方案。
关于去非洲,儿子问我选择的原因,我说:其实我就是一口气儿还压在心里,不甘心,主要是工作上的事情。你说我对现实不满,没有解决方案,可能选择去非洲,就是我想到的一个方案,毕竟通过这个项目
寻求一种机遇。毕竟职业生涯也就剩下短短的不到5年的时间了,不想就这么沉沦下去。
儿子说:”寻找这种新机会是个好办法。但是,你也可以知道不沉沦也不一定需要依靠一个外部的冲击机会。
我说:在没有人脉的环境,还得靠自己去打拼,去非洲就是我想到的目前来说唯一的途径。
儿子说:如果自己没有做好打算的话,外部发生什么其实都一样。越是偏远地区人脉越是稳固,因为每个人都仅仅需要依靠这个,你相比于其他前往那里的年轻人,是不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工作的内容大同小异,生活条件变差可能会反而让你更加迷茫。
儿子说:我觉得你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打算一个明确的自己想要做什么的目标,这个目标关键不在于你实现起来
有多难或者实现之后能做什么。
我说:“关于去非洲,我觉得我的优势还是很大的,既然选择了让我去,也是对我能力的肯定,他们也知道委屈我在这里了,只是官僚风气太重,他们不愿给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一个机会。”
儿子说:我觉得你过于理想化了。国企不缺好员工,可以说好员工少,你这样的好员工也不多,但是不代表他们就需要你。每个人都只是奉命执行任务的话,你没法做出比别人显著的成绩。
我说,我比较世俗的目标就是找回我原有的待遇而已,其他的我也不想要。我还是想享受我自己的思想的。
儿子说:“我觉得你的待遇很难因为这个项目有所改善,甚至可能借着发派到远方更加边缘化。
儿子追问:你自己想要什么来满足?
我说:说到底,我还是在依赖外力让自己安祖,而不是内心的力量。
儿子说:我是觉得这样想的结果很容易让你以为一个变化会让自己轻而易举不做出别的改变就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成就,但是,实际上什么都不会改变。
儿子问:你有什么在那边的具体计划吗?比如需要考察当地的情况,了解工作的细节,构思提案,并且你的提案还能被接受?而且还是在一群年轻人中间竞争,我觉得很难。如果你知识想把这个作为你出国工作的一次机会,一次出去见识见识国外的机会,我倒觉得你不如出去旅游。你如果觉得自己只要和现在完全一样就可以依靠换个环境就被人发现自己的惊世骇俗的闪光点就大错特错了。
我说:我倒不是想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工作上有啥突破,就是单纯的想改变环境。
儿子说,那你不如出国随便找个地方生活几个月。
我说,现在条件还不允许啊,只能通过着中国方式,其实我就是想找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在行走中发现各种机会吧。
儿子说,我觉得你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你甚至可以去读国外大学的成人半日制大学本科,我只是说,要选择的话有很多很多地方的条件比几内亚好,我担心你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我说,读国外的大学这个设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点遥远。或许等我退休后可以尝试着去实现它。因为我退休后,你爸爸还有5年的工作时间,这5年我就可以选择你说的这种方式,去读个大学啥的。几内亚工作的话,安全和生活质量倒不用担心,是在公司的营地里,可以保障的。
儿子说,上国外的大学这个设想一点也不遥远,因为现在的大学课程都可以网课的。
你能一天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写推送,你就可以克服时差一天花4小时来上课。
我说,网课的话倒是可以现在就做起来,你的这个建议,我可以先筹划着。
儿子说,我的意见还是那个,我觉得你对于去非洲的新生活没有具体的打算,就像心灵奇旅的主角一样,你能想的就是这个变化能带给你什么神奇的成就,但是你到了那边还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工作,而且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的话,你会比他更失落,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肯定不会有不同,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这个旅程能给你带来什么你之前得不到的东西?你又能利用这些得不到的东西实现什么目标?
我说,你这么问我,我感到真的没有这么深入的去思考的。
儿子说,那你最好在真的去之前想清楚。
我说,这次就是真的去了,我已经答应人家了,那我就重新捋捋我的思想吧。
儿子说,为期多长的?
我说,1年以内,不会很长的,因为现在市场很好,那边也是需要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
儿子说,那你觉得去一个陌生的大陆陌生的文化陌生的国家可以给你带来什么广州给不了你的?
我说,我想去了解一下那边的文化,被现代殖民的情况。如果我有机会接触到当地人的话。
儿子说,保持距离保证安全。
儿子说,去非洲这件事,你要是不能改变这个结果的话我也不能怎么样,但是你一定要认定自己不是跟随着一个既定的流程前去的,这样很容易浑浑噩噩就过去了,如果你想了解那边的殖民文化,你需要充分的学习从什么方向切入对殖民文化的了解,应该从什么地方帮敲侧击地了解到那里的情况,你需要从其他公开途径了解那个地方的报道,把它和你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你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
儿子说,你如果一直以来自己都没有什么目标的话,至少这个机会给你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让你所有想了解的东西都固定在一个明确的地区上面了,你现在可以直接去维基百科查到相关内容,人想做的事情一多就会乱,也不知道做什么,从哪里入手。你现在有一个明确的入手点了。你到那边可能会发现要了解那边的文化和实际情况会很困难,因为你们是分离的,所以你有需要给自己准备一些别的方案,比如说那边的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态,你可以尝试记录国内看不到的物种,你可以专注摄影,我家里有摄影书籍,你也可以买别的书去学,别让自己停止学习。
儿子问,那边网络如何?
我说,现在好多了,但是也会有断网的时候,特别去年大选期间,比较混乱,经常断网,大选结束后,会稳定一段时间,起码这一年应该是比较好的时期。
我说,不用太担心我,我有困惑的时候,会及时跟你联系的。
儿子说,知道,随时找我啊。你监督我的进展,我也要监督你的进展。
最后,儿子布置给我一个任务:这两天找个时间把你近期的计划报备一下。
我说,好的。
——将这篇收录到儿子的研究生生活中,是为了见证他的成长。
本篇内容重新编辑后发在了订阅号中,稍作了修改,并进行了版面设计。写博客和写订阅号,感觉思路不一样。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