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言碎语 |
上篇写了点关于是否参与孩子职业规划的困惑。
我也是认为:有能力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和参与规划,肯定还是要有的。没有能力的家长,做到不焦虑不催促不瞎叨叨也算是尽到了做父母的本分。
这里就可以以外甥女为例,讲一下父母未参与到任何规划的孩子的出路。外甥女属于野蛮生长类型,从小也是个小能人儿,二姐对她的管教几乎没有,二姐她觉得自己就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父母在她求学和职业中没有任何的引导和帮助,她也没有任何的外部资源可利用,就是全凭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现在的一切,她觉得自己的女儿比自己强很多,肯定会有更好的前程。
外甥女的第一份工作来的相当的顺利,莫名就被一家法国企业录取,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适合一个女孩子的工作啊,外企、稳定、就在家门口(可以陪父母、少了租房费用)、收入也不低,出差都是五星级宾馆以上的酒店,在这个职务上1年半时间,吃遍了青岛所有高档酒店,到国外开年会,这种种被我们家长艳羡的好处,在她眼里却一文不值,觉得:一眼就看到头儿的职业生涯,周而复始的重复性的劳动,没有创新和激情,这不是她想要的,家门口儿的水太浅,在这家公司唯一让她感到有价值体现的一件事是全程一个人负责了有法国老板参加的项目开幕典礼,她从会前准备到现场接待翻译、拍照等等,都很出色,但是这样的事千年一遇的。
所以,她就一直在投简历,也有过迷茫的时候,各种行业都去尝试:公务员、银行、国企、互联网行业 ……
后来,还是一位跟她一起到网易面试的小伙伴,为她提供了现在的工作机会的信息,成功跳槽。
大半年下来,收获了工作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有丰厚的报酬,超额奖励。
这个过程中,她的父母,除了给她否定一些方案外,积极的有效的帮助还真没有。二姐也有过很多的焦虑,跟孩子也发生过争执,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孩子做自己最喜欢的行业,支持她去上海闯世界去。
另一个案例,也是个外甥,是大姑姐家的孩子。他算是被我们小小规划了一下的。高考填志愿时,他想选择读大学,但是分数较低,只能上个三本,他家负担不了两个三本的学生(双胞胎弟弟选择了三本学校),我们就劝他读了个大专,港口方面的,我们觉得可以在他工作上帮点忙。也是幸运,他获得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就一直跟在我们身边,他也曾遗憾:想去读真正的大学,还想着专科毕业后不就业直接再去读个本科,当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他当时只有情怀,不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考虑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对于他的原生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的劝说下,他先就业了,为了弥补学历的不足,我建议他参加自学考试,在港务局参加技术竞赛,提升自己的技能。
到现在,小家庭也有了,工作也不错,踏踏实实的,走着适合他的人生之路。
我是深知,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支持的重要性的,扶上马再送一程,包括精神上的、包括经济上的、包括见识上的、包括人脉上的,这样孩子能走到更好走的更远。没有的话,孩子会辛苦一些,会艰难一些,有的孩子会走的稳健扎实一些,有的可能就会摔的头破血流。
人生万千,各自精彩吧,谁也无法复制他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