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灾无难到公卿——摘录林清玄的散文
(2015-08-06 10:53:32)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笔记 |
昨天晚上,风雨大作的时候,在灯下读书。
读一本林清玄的散文精选,读到一篇《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文章。
虽借用苏东坡的一首寄意反讽的诗《洗儿》开头,替苏东坡抒发了一下悲哀的情绪,但是,这篇文章整体上面讲的还是对为官为文的一个辩证问题。
苏东坡的诗是这样写的: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文章是这么说的:
“经历900年了,我们回顾苏东坡所处的政治环境,才能更体贴诗人的悲凉,确实在他的时代里,没有几个人比他聪明,而他同时代做公卿的人,我们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是政绩了。
可见,在历史的洪流中,政治乃是一朝一夕之事,愚鲁的政治人物在得意洋洋之际,很快就会被潮流淹没了。而文章乃是寸心千古的事情,文学家在灰心之余,不应跟着丧志,他的掌声不是来自政权的,而是来自民间。
......一个人一直在权利的漩涡之中,不要说没有时间和心情创作了,在心情上也会失去“在野的沧桑“,就难以有什么佳作了。“
(这里我就想到了余秋雨了,辞去了所有的头衔,去做了一场文化的苦旅。该做学问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做政治的做官员的。)
作者列举的是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陆游,当然还有苏东坡,他们哪一个是公卿呢?在生命的流放与挫折的时候,才会有敏感的心来进入文学,也只有在悲苦流离之际才会写下动人的诗篇。
“比较可叹的是,历史上做文学家的人都是生命中的第二选择,他们第一志愿都是位居公卿。但是,幸而做了公卿的人,其实是断送了文学的心,幸而未做公卿的人,写出了千古的诗文。”
“这是历史上鬼谲而难以衡量的真情实景,担任公卿的人不一定是愚且鲁的,但是政治是最限制与最现实的,不可能有石破惊天的作为,最后自然沦为平庸的公卿。写文章做诗歌的人,也不一定是聪明的人,只是文学是最无限与最富想象的,若有五分才气,加上持之以恒,不难成就一家之言,最后卓然成家,百年后观之,思想自在公卿之上。”
贬谪是不幸的,但贬逐也使苏东坡的创作更深沉,并且成为“平民英雄”: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江城浊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还是做诗人文学家苏东坡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