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首度观察到重力波的光学对应体,这项划时代的观测是由两颗中子星合并所造成,并发出了短伽玛射线暴(gamma-ray burst)!先前天文学家就一直预测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并将之称为「千倍新星」(kilonova),这会使金、铂这类的重金属散布到宇宙中。相关研究发布在《自然》(Nature)等多本科学期刊。
http://p1.pstatp.com/large/40140003b39fb3005b93
信用:ESO / L. 人行道/ M. Kornmesser
这是天文学家首度观测到来自同一事件的重力波和光(电磁辐射),在2017年8月17日美国的雷射干涉仪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简称LIGO)与义大利的Virgo干涉仪,同时侦测到第五度的重力波事件GW170817,在两秒钟之后,美国航太总署的费米伽玛射线太空望远镜(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和欧洲太空总署的INTEGRAL(INTErnational Gamma Ray Astrophysics Laboratory)伽玛射线观测卫星,也观测到来自同一天区的短伽玛射线暴。
http://p1.pstatp.com/large/40140003b39aa66a8257
信用:LIGO /处女座/ NASA / Leo Singer / Axel Mellinger
LIGO–Virgo的观测显示,重力波源位在南天,但范围大约有数百个满月那么大,在这么大的天区里可是有好几百万颗恒星。当时正是智利的夜晚,因此有好几个位在智利的大望远镜都同时转向此一天区,搜寻是否有新的天体出现。包含了欧南天文台(ESO)的可见光及红外线天文巡天望远镜(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简称VISTA)、帕瑞纳天文台(Paranal Observatory)的甚大望远镜巡天望远镜(VLT Survey Telescope,简称VST)、义大利位在ESO拉西拉天文台(La Silla Observatory)的快眼装置望远镜(Rapid Eye Mount,简称REM),以及美国位于托洛洛山泛美天文台(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简称CTIO)的暗能量相机(Dark Energy Camera,简称DECam)。其中Swope一米望远镜率先宣布在长蛇座的透镜状星系NGC 4993附近找到新的光源,VISTA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此区域侦测到红外线光源。随着夜幕逐渐往西边降临,夏威夷的泛星望远镜(Pan-STARRS,台湾有参与此一望远镜计画)和昴望远镜(Subaru Telescope)也观测到此一光源迅速变化的情形。
http://p3.pstatp.com/large/401700009a9f34e1a421
信用:ESO
欧南天文台马上发起了「机会目标」(target of opportunity)的观测计画,在接下来的数星期时间内,全世界有约70个天文台──包括欧南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简称VLT)、新科技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甚大望远镜巡天望远镜、MPG/ESO的2.2米望远镜、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阵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简称ALMA,台湾有参与此一望远镜计画)、美国航太总署/欧洲太空总署的哈伯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都以各个波段对这个天体进行观测。
http://p3.pstatp.com/large/4015000351368e99379b
信用:LIGO-Virgo
从重力波和其他的观测资料显示,GW170817和NGC 4993与我们的距离相同,约为1亿3000万光年,这是目前所观测到离我们最近的重力波,也是最近的伽玛射线暴之一。
重力波是大质量物体移动所产生的时空涟漪,但只有非常大质量天体的速度快速变化才有办法侦测到。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塌缩核心所产生的致密天体。而中子星合并是目前短伽玛射线暴成因的最佳解释,这样的事件会产生比传统新星亮度还要亮1000倍以上的「千倍新星」爆发。
http://p1.pstatp.com/large/401200009c1ea1201031
信用:华威大学/马克·加利克
超过30年前,天文学家就预测了中子星合并产生千倍新星的可能性。但一直要到这次同时侦测到来自GW17081的重力波和伽玛射线,才首度证实千倍新星确实存在。
在两颗中子星合并之后,快速爆炸膨胀的放射性重元素,让千倍新星以五分之一光速的高速移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这颗千倍新星的颜色从极蓝变为极红,如此快速的颜色变化是先前所观察到的恒星爆发从未有的现象。
信用:ESO / E。片/ S。Smartt&ePESSTO / N。坦维尔/ VIN-ROUGE
「当我在电脑萤幕上看到这个天体的光谱时,我就知道这是先前未曾见过的瞬变天体,」负责领导延伸公众光谱瞬变天体巡天计画(extended Public ESO Spectroscopic Survey of Transient Objects ,简称ePESSTO)中欧南天文台新科技望远镜观测的史蒂芬.史马特(Stephen Smartt)表示,「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我们和其他科学家团队的资料显示,这不是颗超新星,也不是前景中的变星,而是一颗非常特别的天体。」
ePESSTO和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的X-射手(X-shooter)仪器所得到的光谱显示,这个合并的中子星抛出了铯和碲。中子星合并后所产生的千倍新星爆发,将合并时所产生的铯、碲和其他重元素抛向太空。这表示比铁还要更重的元素,是在高密度天体的一种称为「r-过程核合成」(r-process nucleosynthesis)的核反应中所产生的,这项过程过去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这次的观测和理论非常符合,可以说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大胜利,此外天文学家也收集到了大量千倍新星观测资料,这项新发现开启了天文学的另一个新时代!
资料来源: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1733/ ,编译:胡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