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清明是传统祭祖的重要节日,一般是在4月5日,不过今年扫墓可别搞错日子了,因为今年的清明节是在4月4日而非5日!
「清明」为24节气之一,是依照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定。今年清明发生的时刻是在4月4日晚上22:17,所以清明节就和儿童节一起挤在4月4日,而4月5日当然也就不放假了。
其实不只清明节,所有节气的日期都会在3天的范围内变化,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的真实周期是365.2422天,但日历年为365天,这多出的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 ,就使得节气也跟着「顺延」了,经过4年的累积后达到0.9688天,历法就再设置「闰年」,以加上2月29日来调整太阳与日历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机制下,节气的日期就时有越过午夜至次日,或因设置闰年而提早到前一日的情况了。
各节气所在日期请参见:1900-2050年24节气表(pdf档案)。
细细说:
传统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制订的准则有利用太阳的运动(日、年与节气),也有月亮的运动(月)。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每日会向东移动约1度,环绕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其运行轨迹称为「黄道」。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
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而这种24节气制订方式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24节气之黄经度数请参看下表。这种24节气的制订方式则称为「定气法」。
但这种闰年方式会让每4年又比应有的天数多出45分钟,故而闰年规定为:西元年数为4的倍数者闰之,如2012年、2016年;逢100的倍数、但不为400倍数者不闰,如1900年、2100年;而逢400的倍数,还是要闰年,如1600年、2000年。
这样一来,各节气的时间,就是因为回归年长度与实际历年长度的些微差距,再加上公历历年日期需随回归年实际长度而修正的闰年规定,就会让清明节不是固定在4月5日,其他节气也有日期上的差异啦!
https://p.pstatp.com/large/19ff0000175f5da55420
原文: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