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780年代,法国发明家在巨大的气球内灌满氢气或热空气,使其向上浮力足以将人带离地面。不久之后,这种装置已能飞升到数千公尺,并且载人长程旅行。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想过,人类可以藉由飞行来探索太空。这项发明成为人们创作故事的题材,其中最特别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在1865年出版的畅销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启发人类展开太空探索的时代。小说描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座埋藏在地下的巨大炮台,将载着三个人的太空舱发射到月球上。
由地面发射的炮弹无法抵达太空,但是凡尔纳的想法并没有错。这些概念与后来一位俄国高中数学老师,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1903年发表的论文《利用反作用力设施探索宇宙空间》(The Exploration of Outer Space by Means of Rocket Device)有些相同的地方。在这篇论文中,齐氏所提出的将人送上太空的方法不是透过炮弹,而是另外一种相似的装置——火箭。
https://p.pstatp.com/large/192500038d1d9703e975
(点图可放大)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有些国家成立了研究与发展火箭的机构,甚至进行实际的建造与发射实验。然而在二次大战期间,火箭并非送人类到太空旅行的交通工具,而是作为长程的攻击武器。
1950年代,美国与苏俄展开了太空竞赛。这场竞赛由苏联夺得首胜。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秋拉坦(现在的哈萨克)火箭发射基地,一枚改造过的R-7火箭从这里升空。火箭不再携带弹头,而是全世界第一枚人造卫星史波尼克一号(Sputnik 1)。
1969年7月16日,三名美国太空人搭乘阿波罗十一号,在历经四天、航行将近40万公里、绕行月球十三圈之后,登月小艇「老鹰号」从指挥舱「哥伦比亚号」脱离,并且开始下降。两个半小时后,老鹰号平安降落在月球表面的「宁静海」(Sea of Tranquillity)。狭小的舱门于降落六个半小时后开启,阿姆斯壮走下九级阶梯,踏上月球表面。就在这一刻,火箭终于完成它被赋予的最初任务。
将人类送上太空,甚至是更遥远的月球,是一项空前的成就。然而让太空人平安回到地球,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直以来,太空人都是乘坐一个空间狭小的返航舱,外层裹着隔热盾以抵抗降落时产生的高热,并且在离地面数公里处开启降落伞减速。这些方法都经过多次尝试与测试,并且成功载着人类往返太空。但火箭和太空船造价昂贵,却只能使用一次,实在有点浪费。唯一完整回到地球的只有返航舱(也就是出发时太空人乘坐的指挥舱),但是也无法继续用在别的任务上。
1969年,美国太空总署开始建造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船,并于1981年成功发射。美国总共造了五架太空梭,执行了一百三十五次的太空任务。尽管在太空梭的发射过程当中,还是有许多无法回收利用的部分,是这项发明仍旧是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具备革命性的耐热防护措施,在重返大气层后能够像飞机一样降落,而且能载运的物资和太空人比以往任何火箭搭载的小艇或太空船更多。
https://p.pstatp.com/large/192300039badd0d70c4f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点图可放大)
尽管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梭皆已退役,但人们依旧没有放弃开发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载具,仍有不少私人机构在研究各种新型的太空梭。未来,这些太空梭将实现人类太空旅行的梦想,甚至载着人类移民月球与火星也说不定。
https://p.pstatp.com/large/19220003a75bb182f8de
《太空的故事》
太空有多大,人类的梦想就有多大!数千年前的科学家是如何观测天上星星的呢?人类登上月球之后,还想继续在宇宙中寻找什么?在我们有生之年是否有机会造访火星呢?人类发明汽车不到一百年,就打造出能将太空人送上月球的火箭。科学家开始尝试在太空中种蔬菜,也许在不久之后,人类还有可能移民火星。毫无疑问地,我们已经走入名符其实的「太空时代」。然而回过头看,人类最初是如何开始观测天上的星星呢?我们又在宇宙中寻找什么呢?本书以说故事的方式畅谈天文学的历史到未来,并带读者了解──当人们越是探索太空,就越能明白我们称之为「家」的这颗蓝色星球,是多么独特而珍贵。
13张精细的结构断面图,揭开火箭与太空梭的内部秘密。善用图解、比例尺,不用凭空想像也能建立空间、大小和距离的概念。用说故事的方式将天文学的历史、演进变得有趣,同时收录一般读者最感兴趣的主题和航太科技。
原文: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