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将会突然间短暂地消失,这是因为有一颗小行星从它前面穿越而过,数以百万计的人将有幸见到这一奇景。
据预测,在北美将发生一次条件极佳、很引人注目的小行星掩星,请你做好准备。这一天象,将发生在3月19日至20日的深夜、美国东部夏令时凌晨2时07分前后的几分钟里,在纽约的都市区、长岛、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部分地区,超过2千万人都有机会见到。庶女星(Erigone)是一颗较小的小行星,编号为163,这颗肉眼看不见的小行星将从1等亮星——轩辕十四(狮子座α)正前方飞越,并遮挡其光芒。届时如果天气条件允许,掩星路径上的任何一个人仰首都能看到轩辕十四从天空中消失,时间最长可达14秒。
届时,狮子座里的轩辕十四位于西南方,高度约40度。当你面向轩辕十四时,月光恰好照在左肩,虽然很亮却不会对观测造成影响,绝大部分光污染也影响甚微。
在历史上,这是第一次预报在人口如此稠密的地区发生如此明显的小行星掩星事件。我们希望召集成千上万的人参与一项公众科学活动,比迄今任何一次小行星掩星都更全面地记录这一事件。我们期望由此获得庶女星的准确大小和形状。
国际掩星测时协会(IOTA)每年可在世界各地收集到约200次小行星掩星的观测数据。这些观测主要来自业余天文爱好者,他们有的拍摄恒星消失和重现的录像,并在每帧视频图像上附加时间标记,有的只是用肉眼判断掩星时间。
在很多案例中,掩星事件往往只有一个观测者的记录。除了小行星大小的下限和更精确的轨道数据之外,这种记录就不能告诉我们更多信息了。有一定距离间隔的两三个成功观测者有可能给出相当精确的小行星直径数据。但是,如果有许多位置间距恰当的观测者记录时间,我们就可以构建出整个小行星的不规则轮廓,正如后页图片中的例子。我们获得的准确时间记录越多,轮廓构建得就越好。
第一次预报小行星掩星据说是在1961年,自此以后,只有过一次1等亮星被掩食,那次也是轩辕十四,2005年,欧洲部分地区能够看到它被166号小行星赭女星(Rhodope)所掩食。
下面这张图是对于今年3月庶女星掩食轩辕十四时所投射阴影带的预报。国际掩星测时协会希望在这条阴影带附近,有更多的人去监测这次罕见事件,并在此前的数周内加以广泛宣传。
小行星掩星是极其令人激动的天象,在业余天文学中,小行星掩星得到的数据精度是任何其它观测都无法比拟的。对于庶女星凹凸不平的轮廓,我们希望能获得1公里的分辨率,尽管我们与其相距1.77亿公里之远。除此以外,绝大多数人还能够在什么样的测量中实现超过亿分之一的精度呢?换一种方式看,这已达到了约1毫角秒的分辨率,比任何业余望远镜能够直接分辨的角度都要精细数百倍。
成功的几率
捕捉小行星掩星永远是一场赌运气的游戏。预报总是不完善的,阴影可能会与你完全失之交臂。但是,这一次机会看起来的确很好。
掩星的阴影路径总是与小行星的宽度相当或稍宽一些,它取决于阴影投向地面的角度。即使最好的星表和最好的小行星轨道数据也会有误差,与大多数小行星微小的角直径相比,这种误差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最恶劣的情况下,误差范围可能几倍于路径的宽度。但这一次不同,我们确信下图的阴影路径是相当准确的。轩辕十四的位置数据(包括位置和年度自行)已由2005年的掩星所证实。而1876年发现的庶女星也比较大,并且对它已有过很好的观测。据估计这颗小行星的直径为73公里,那么这一次阴影宽度的误差范围比小行星直径还小一些。图上的虚线表示在68%的置信度下的阴影路径边界位置的误差范围。也就是说,实际的路径有68%的概率完全落入两条虚线之间。
相似地,图上标记的预报时间的误差也不会超过几分之一分钟。不过,当临近掩星日期时,你最好查看国际掩星测时协会网站上的最近更新数据。
当然,我们也需要在紧邻阴影路径的外部区域进行否定性观测,以确定小行星的边缘延伸到了什么地方。而且,如果庶女星凑巧拥有小卫星,远离阴影路径的观测者就有可能发觉它。
在掩星事件的前后,你别指望能直接观测到庶女星。其12.4等的亮度在轩辕十四的辉光中将黯然失色,后者比它亮26000倍。
如何确定时间
观赏小行星掩星或许很简单,但要研究它也许却是一大挑战。困难在于需要非常准确地记录下恒星消失和重现的时刻,理想的准确度是0.1秒甚至以下。
在国际掩星测时协会中,大多数有经验的观测者现在记录小行星掩星时,用的都是摄像机,以及一个基于GPS的视频时间插入器,它能在每帧视频上标记非常准确的时间。而且这套设备还相当便宜。
采用比较通用的设备也可以收集一些有用的数据。今天大多数的数码单反相机都具有视频拍摄模式,能够以较高的帧速拍摄轩辕十四,但是事先需做试验。用单反机的录音声道记录下WWV(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短波站的电台呼号,播发美国的国家时频信号。——译者注)在2.5、5和10兆赫上播出的短波无线电时号,即可为每一帧图像建立精确的时间基准。
另外,老式的视觉计时法也依然有效。在播放WWV时号的同时手持录音机,一旦看到恒星消失或重现就立刻喊叫。事后你可从计时信号中找出你呼喊的时间,然后估计一下你的反应时间并加以改正。如果你的注意力很集中,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十分之几秒的精度,不过它当然远比不上摄像法。
能测定轩辕十四的大小吗?
大多数小行星掩星都发生在一瞬间,正如人眼之感受。但这次也许不一样!轩辕十四比大多数被掩恒星都更近(79光年),并有更大的视圆面。与许多蓝白色的高温恒星类似,它也是一颗快速自转的恒星,每16小时转动一周(相比之下,我们的太阳约27天才自转一周)。这一旋转速度已快到足以使其成为椭球状。利用干涉测量法,天文学家已测出轩辕十四在地球上所见的椭球形状,其大小为1.25毫角秒×1.65毫角秒,长轴呈南北方向。
庶女星在天空中每秒移动6毫角秒,所以轩辕十四的消失和重现可能并非是转瞬即逝的过程,特别是对掩星路径边界处的观测者更是如此,在那里,小行星的圆面是以一定角度斜掠过轩辕十四的。事实上,在2005年的轩辕十四被掩事件中,在意大利拍摄的阴影边界附近的视频中,你就可以看到这种景象(youtu.be/7BXpK5sbOGY)。望远镜越大,录像时的帧速越高,你的视频记录对构建轩辕十四的圆面轮廓就越有用。
在地面上,阴影以每秒5.1公里的速度或11400英里(约合18350公里)的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
更多的信息
国际掩星测时协会已经建立了一个专门网页,发布关于此次掩星的更多信息,网址为www.occultations.org/Regulus2014。无论你采用的是目测法还是摄像法,都可在那里找到测定事件时间所需的最新消息和需要注意的所有细节,并了解可向哪里报告你的观测结果。该网站还包含面向公众的介绍材料,你可以把该网站介绍给朋友、亲戚、媒体、科学教师,以及任何想要了解这一即将发生的激动人心的公众事件的人们。
文/Steve Preston 译/傅承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