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树山老人千古

(2024-12-12 16:48:01)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

我们行程匆匆去额尔古纳苏沁牧场去送别一位老人,他是一位少小离家的山东游子,一位把甲子岁月献给垦农兴牧事业的农垦先驱。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耄耋老人。

一路我们跨越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湿地,他们此刻也穿上了素服,仿佛悲戚着老友的离去。北风也哽咽着这场生死离别,看似强壮的越野车被冻的瑟瑟发抖。我们的心情也如沿途车窗外的色越来越厚重,有生离死别的悲伤,有替失去父亲的姐夫身体的担忧,更有对久别多年的苏沁牧场的思念。

840公里,10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下午五点到达了苏沁,整理好厚重的棉服,脱掉棉帽,我们急忙赶赴灵棚。灵棚设置在一处平房的院内,当我远远望去,看见棺椁的盖斜方在棺材的上方,我有些发愣,旁边的亲友赶忙说“老人停放在屋里。”我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来到了屋内,狭小的屋内,烟雾缭绕,有佛香的味道,也有烧纸的味道,更有香烟的味道。屋内站满了人,只有门口一角的一个狭窄的空间,摆放着老人的棺柩。棺柩前摆着老人的遗像和香案,简单又简朴,已经习惯城市丧葬的奢华,我有些不适应。而此刻牧场白事知宾,引导我们向老人鞠躬哀悼,我们站在拥挤的人前,向老人的遗像、遗体三鞠躬。然后就被早已等待的亲友团团围拢,我们彼此间嘘寒问暖,很快就融入其中,也渐渐淡化了已经筹备很久的忧伤。

夜晚,回到入住的旅社,我仍然有些不相信,更有些后悔,不相信葬礼会在牧场办的如此简单,后悔没有像路上想象的跪下给老人磕三个长头。

先说为什么要磕三个长头。一是为自己,因为这位老人是亲友,也更值得尊重,担的起我们这些晚辈的跪拜。二是为姐夫。因为姐夫为夫为父,像所有平凡的父母一样,为了能改变家族和子女的命运,早些年离开了苏沁,离开了父亲,在世人的眼中孝道有缺,可我们却一直生活在姐夫身边,受益良多,有我父母的依赖,有我生病的床榻旁,有孩子们的欢喜,所以要跪应跪。第三,为农垦牧场,因为没有你们第一代人的奉献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我却在世人眼光的裹挟下,没有弯下自己“高贵”的膝盖,后悔中也对自己深深地蔑视和自责。

再谈一下对简朴的理解。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每年去殡仪馆送别的亲友、同事越来越多。每一个灵堂的设置都会让自己感动,处处能透露着生者对死者的孝、敬、爱与不舍,透露着死者的丰功与伟业,花篮花圈多的无处安放,生平简介、悼词是基本的配置,特别是挽联里对逝者的一生高度概括。这是我已经习惯的生死送别。可牧场的丧葬习俗已经演变的如此简朴,也让我有些意外。

我虽然在党的纪律上完全赞同丧事从简,可这种过于简单的简朴我却感到有些冰冷,我们这一代人哪一天离去可能与这种简朴匹配,可为农场开疆扩土的最早的那几代人,不论是在农场企业文化建设上,还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应该给予一些庄重和尊重,最起码在组织关怀的角度,应该给这些牧场的老人送一副挽联,对他们的一生给予正确的评价,让他们的不舍与奉献得到回应。

说了很多,也许词不达意,也许与事实不符,但不管如何,基于我的尊重和哀挽,我写了一副不追求韵律的挽联,送给这一位我尊重的老人:

六十年额尔古纳戍边垦牧冰雪哭送农场先驱魂归故里

三千里齐鲁大地支边卫国风雨泣迎山东游子叶落归根

愿您老安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孤独长调
后一篇:2024印象苏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