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兴安防控
(2022-11-27 13:45:32)
标签:
兴安盟法院疫情防控刘建卫 |
又要静默了,道听途说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嘎查村的疫情,前些日子心里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的乡村破防了,每天都是近两位数增长的无症状感染者。这些数字对于一些城市可能微不足道,可对于我们这个线外城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我想有三:
第一,刚刚摆脱贫困的一些农村牧区的居民,可能由于“新冠+基础病”,导致一些家庭因病返贫,这给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特别是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最直接最可预见的就是点和面的成本加剧。
第二,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导致嘎查村居民思想波动较大,一些人偕老带幼无视各级政府的管控措施,“逃离”疫区,给整个地区疫情防控,特别是社会面管控带来巨大风险与考验。
第三,大量需要转运救治、监控的确诊者、密接者给中心城市带来巨大压力。一是方舱医院建设、医护资源储备底蕴不足;二是集中管控所需的隔离宾馆、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一方面是严重不足。二是缺乏有效、规范的培训,容易产生次生公共卫生灾害。
怎么办?
当然是救治和管控,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个也不能少”不是口号,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首先,要认真做好宣传引导。我相信兴安人都有“我的兴安我的盟”的思想认同,关键是让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能感受到政府的温度,有获得感、认同感,能看到被关注被救助。让他们不信谣不传谣,能耐心地等待各级政府争分夺秒的差异化救治。同时,加大对中心城市居民的思想教育。不要用中心城市的优越感排斥来自广大农村牧区的救治,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一员,我们所有的公共资源的积累也有他们的贡献。
其次,科学整合存量资源。一是疫区的旗县市尽可能激活自身的救治系统,不能存在矛盾上缴的问题,更不能出现“郑州夜袭徐州”的问题;二是中心城市尽可能多地盘活一些位置偏僻的存量房地产,特别是一些烂尾楼。一方面有利于化解积淀多年的信访问题。一方面更有利于疫情的防控,特别是避免疫情外溢。当然要满足基本的“三通”(通水通气通电),不能“冷”了人民群众的心。
第三,成为人才孵化的阵地。社会各界闻“疫”而动,特别是一些机关的年轻人,怀着懵懂的家国情怀冲锋在前,他们就是我们事业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力量中坚。在他们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各类人才,加以培养,加以引导,让他们德才兼备。不能开空头支票,更不能出现“防疫抗灾你们上,提拔使用你们让”的问题。让政治生态绿色环保。
第四,加大城市经营的经验积累与探索。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城市经营有几点思考。
思考一:小区管控设备设施。疫情防控中条件好的单位有帐篷、蒙古包,条件差点的单位志愿者只能待在自己的车里。条件好的可以给工作人员送来热热乎乎的餐食,而大多数只能冲泡面吃榨菜。我的思考是各级政府是否可以统一为社区安置“安全屋”,最好是今后新的房地产开放项目中能作为审批内容之一;
思考二:志愿者管理。封控后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赴各自的单位集结,多数人要穿越多个管理区,一是加大了管理成本。二是不利于疫情次生灾害的管控。我的思考是否能建立志愿者人才库,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由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思考三:空巢独居老人管控。静默期间,听闻有个别小区的独居空巢老人出现了病死家中的问题。我想恐惧是导致他们基础病加剧的主要原因。我的思考是能否采取“邻里+空巢独居老人”或“小区志愿者+空巢独居老人”等模式,为空巢独居老人配备呼叫器,让邻里成为“救心丸”“安神药”。
思考四:让静默社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宣传阵地。我们各行各业都有着年度的宣传任务,有的需要普法宣传、有的承担党的二十大宣传任务、有的需要宣传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家庭道德,那为什么不把核算采集的现场变成宣传阵地呢?特别是一些志愿者没有经验,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听到“下楼做核酸,马上下班(收摊)了”,简单地喇叭一录,一放就是几个小时。总是在心疼他们的同时有了距离感。我真希望喇叭里播放的是“小区是我家,防疫靠大家,请小区居民下楼做核酸”“您的一次核算检测,让病毒又远离了我们一些”等等。还有把你们单位印制的宣传单(册)带上一些,为孩子和老人准备一些党的知识有奖问答等等。让两米等距线不在遥远。
要说的思考还有一些,总之,我的想法就是让应对本次疫情城市所付出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能转化成为推动今后城市管理水平的动力,让我们的城市经营管理更具科学性前瞻性。
LJW
二0二二年十一月27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