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中的“三候”指的是什么?
(2011-09-16 10:05:41)
标签:
二十节气三侯传统文化杂谈 |
分类: 博主推荐 |
节气是一种根据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天左右。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如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前一篇:秋季养生食疗:南瓜养心养肺方
后一篇:秋冬季喝桂花茶可健脾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