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不说不明,耳不挖不聋

(2011-01-04 13:00:43)
标签:

民谚俗语

健康

养生

分类: 民谚俗语聊养生(转)

耳是人体的重要听觉器官,一个人失去了听力,将会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预想不到的困难。按照中医学的解释,耳是肾功能强弱的反映。《灵枢.脉度》篇中“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说的正是这条原理。临床上,中医用补肾的药物来提高一些耳聋患者的听力,确实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挖耳”不是好习惯

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有因各种疾病诱发的,也有人为的,民谚中讲的“挖耳”就是人为致聋的一种因素。人的耳中经常分泌一种像蜡一样的油脂,它和皮屑、灰尘混合后就形成了“耳屎”,医学上则称为“耵聍”。从生理上讲,耳屎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它味苦涩,多油腻,害虫入于耳即嗅味自出,灰尘入于耳则遇油被粘。有人说,它好比耳朵的卫士,忠实地护卫着人的耳道。耳屎积累较多时,常会刺激外耳道的神经细胞,使人产生痒的感觉,甚至阻塞耳道,影响人的听力或发生耳鸣。

为了减轻耳朵的痒感,提高听力,清除过多的耳屎是必要的。机体有自我清除废物的能力,在人们讲话、念书、唱歌、吃饭、打呵欠时,下颌肌和耳部肌肉的不断运动,可以使耳屎不断活动,最后沿着外耳道滑出耳外,一般人都不会由于耳屎堆积影响到听力。少数人因耳屎太多而形成栓塞或不慎使异物进入耳内时,可加以清除,一般可用脱脂棉签轻轻地在外耳道不深的地方捻卷,以吸干耳道的湿物,卷出耳屎。如用此法还达不到目的时,可用消过毒的耳勺轻轻地将耳屎取出,或者请医生帮助处理。那种用指甲、发卡、火柴棒、钉子、树皮等物粗暴滥挖耳朵的做法,或者养成了无事就挖耳朵的习惯,都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用不洁之物乱挖耳,可能会把致病细菌带入耳内,使其在耳内繁殖生长,造成耳内发炎、化脓。外耳道本身就是真菌栖息的好场所,具备黄曲霉、黑曲霉、烟色曲霉等10余种喜温暖、潮湿和闭光环境真菌的生存条件,在这些真菌的侵入途径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乱挖耳朵,将真菌孢子带进耳道。挖耳道还容易戳破鼓膜,引起中耳炎,造成听力减退,给人的正常生存带来更大的痛苦。

一句话,耳朵卫生是关系着每个人健康生存的大事,应予以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