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
(2010-12-30 09:57:50)
标签:
冬季养生起居民谚俗语健康 |
分类: 民谚俗语聊养生(转) |
风、寒、暑、湿、燥、火,属于大自然中的六种不同气候变化,当它们表现出太过或不及时,就可能危害人体而发病。寒为阴邪,脚位在下属阴,故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寒从脚下起”;火为阳邪,头位在上属阳,故头部是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火自头上生”。
这条谚语要表达的主题是“凉头温脚”的养生学意义,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具有确切的医学道理。
温暖脚部可以远离疾病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经常运动脚趾有助于大脑健康。中医学对“寒从脚下起”早有科学认识,在一千多年前成书的《千金翼方》中就提出了“足下保暖”的科学见解,至今仍被人们奉为祛病延年的经验。
足部保暖的方法
要使脚不受寒的办法很多,第一,加强锻炼,多活动,以保证脚部的血液供应。第二,要选择大小、肥瘦都合适的鞋,鞋窄小不仅有碍血液循环,而且使脚周围的空气层缩小,不易保温。第三,要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选用保暖作用好的鞋袜:小儿皮肤娇嫩,保暖力差,宜穿柔软、暖和的棉鞋或绒布里的棉鞋;青少年好动不怕冷,可穿棉鞋或皮底鞋、胶底鞋。球鞋导热快、宜冻脚,冬季不宜穿着;老年人气血渐衰,穿布棉鞋最好,不要穿塑料底鞋;脚易出汗的人,应穿着毛袜,用羊毛鞋垫,达到既保暖又吸潮散热的目的;脚易干裂的人,应选用透气性差的皮棉鞋和弹力尼龙袜,以保持脚的周围有湿润的环境。第四,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能促进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同时使脑部血液相对减少,促进人快速入睡。第五,睡觉时注意把脚盖好。这样不仅能堵塞寒邪入侵的漏洞,预防感冒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不必把头包得太严实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阳有主火热的一面。火热之邪升腾上炎,致病后在人头面部的表现尤为突出:如心火上炎而致的口舌生疮、胃火炽盛而致的齿龈肿痛、肝火上冲而致的目赤头痛、肺热壅滞而致的咽痛口渴、胆火横逆而致的头晕目眩等,无不是火性上冲、燔燎之象。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火”来形容头面部的异常变化,如形容着急时说“两眼冒火星”、形容干燥时说“鼻内生烟”、形容口干时说“口中如火烧”、形容愤怒时说“七窍生火”等。
根据以上观点,冬天的帽子不必戴得过厚,捂得太严,动辄满头汗出,反而容易感冒。青年人只要耳朵不冻,头部不一定多加防护,帽子戴不戴均可。老百姓中间流传有“头冻冻聪明”的说法,这话也不无道理。适当的寒冷刺激,有利于大脑清醒,能提高人的智力和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