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2014-02-16 14:41:17)分类: 语文天地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明确中年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
读的方式要求 ——
读中培养的能力——学习质疑、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中量的要求 —— 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二、
鄂教三下语文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按照“整体建构,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的理念编写而成。
(一)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组编。有8个话题——春天的颂歌、成长的道路、奇异的大海、自律与诚信、关爱与分享、观察与思考、幸福与快乐、智慧与尊严编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阅读、古诗诵读、乐园三大部分,阅读由三篇课文组成,全册共八单元24篇课文。每单元安排一首古诗,共8首。话题是单元的中心,课文是单元的主体,古诗是话题的延伸,乐园是单元的实践。
附录部分有两个生字表和一个查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表二是要求学会的字;查字表是课文中出现、学生不认识、既不要求会认也不要求学会的字,只是便于学生查阅。
(二)教材特点:
1、选文特色:
充满童真童趣: 《小孩与大海》《海底世界》《黑眼睛的大红鱼》
充满人文关怀:《杏儿熟了》《给自己写信的人》《朋友之间》
语言生动优美:《春天的颂歌》《风筝》《美丽的槐乡》
体裁多样
大部分课文感情细腻,需要潜心研读,越读越有味道。
2、诗词诵读的编排特色: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本册教科书选择了8首古诗,
《村居》
《江畔独步寻花》
《春日》
《大林寺桃花》
《峨眉山月歌》
《牧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单元古诗与学习时节特点相联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单元古诗与单元话题密切,如《村居》与单元中《春天的颂歌》《风筝》《美丽的槐乡》春天的内容密切联系。
3、语文乐园设立了“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栏目。“我来试试”为进行体现年段特点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设计的,词训练以积累成语为主。句子训练主要是积累中外名人名言。“乐园”体现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奥秘,体现快乐学习。“探究与发现”有以下内容
•
•
•
•
•
•
•
•
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探索语言的规律。
•
•
•
•
•
•
•
•
口语交际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交际话题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内容安排合理化。
5、本册有8次习作训练
•
•
•
•
•
•
•
•
读写结合小练笔 15 《朋友之间》 20 《七色花》
所有的习作训练都只提示内容,确定范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命题。所有提示语提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内容,相当于写作提纲。环绕单元话题设置写作内容。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紧密结合,以写实作文为主。
6、综合性学习有四次
•
•
•
•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具有“体现过程、强调综合、重在实践”的特点,强调实践,强调动手。其活动过程包含了听说读写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合作,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学习的全过程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成为学生全面的、综合的语文实践机会。
从以上内容中不难发现,本册教材中的训练要求与学段训练目标基本吻合,合理安排了以下重点训练项目:
1、充分体现课标要求
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② 围绕课后问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 在低年级学习默读的基础上,学会默读,读中质疑。
④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2、科学整合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围绕主题安排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各项内容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可谓环环相扣。如:第一单元围绕“春天”安排了三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有春天的景,有春天的物,《春的颂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蓬勃生机的春景图;《风筝》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春天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美丽的槐乡》则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春天给槐乡人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古诗诵读《村居》可以称得上是诗歌版的《风筝》。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与主题一脉相承。在语文乐园“我来试试”部分的读一读句子和《桃花开了》都与主题有关。
教材的这一特点提示我们在备课时要有单元整组备课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内容前后的联系,力求简化头绪,提高效率。
3、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册教材在编写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如口语交际《压岁钱》《同学的优点》等;二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材即教法,它再次提示我们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