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节ji qi xi的读音误区(一)
(2010-10-13 18:54:30)
标签:
王浩瑜音节读音误区教育 |
分类: 普通话专业知识 |
论音节ji qi
xi的读音误区
纠正在语言自然习得中形成的语音缺陷
ji、qi、xi读作zi、ci、si或者舌尖音的语音现象,关键词:音节
一、音节ji、qi、xi的正确发音
大家知道,像b、p、f、d、t、g、k、h、zh、ch、sh、z、c、s、j、q、x这17个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实际上不容易听见。为了教学的需要,一般在讲课时都要给每个清辅音配一个元音,读出来的bo、po、fo、de、te、ge、ke、he、ji、qi、xi等。
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音节,我们把这种读法叫“呼读”,读出来的是“呼读音”,本文实际上是讨论j、q、x的呼读音。
j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方法:舌尖抵住下门齿背,使前舌面贴紧前硬腭,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在阻塞的部位后面积蓄气流,突然解除阻塞时,在原形成闭塞的部位之间保持适度的间隙,使气流从间隙透出而成声。
q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方法:成阻阶段与j相同。与j不同的是当前舌面与前硬腭分离并形成适度间隙的时候,声门开启,同时拌有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x舌面前清擦音
发音方法:舌尖抵住下齿背,使前舌面接近硬腭前部,形成适度的间隙,气流从空隙摩擦通过而成声。
二、读音中出现的两种误区
1、
20世纪50年代,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热烈争论中,有人主张,北京话没有入声,不分尖音团音,应在标准音中加入声,并区分尖音、团音,如将基ji、欺qi、希xi读成积zi、妻ci、西si等。历史证明,区分尖音、团音的论断没有群众基础,不符合语音发展规律。
普通话里没有尖音,只有团音。所谓“尖音”,是指声母z、c、s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团音”是指声母j、q、x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
即在普通话里,z、c、s和g、k、h都不能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而j、q、x三个声母则可以和它们相拼。
比如把“jiao”误读成“ziao”,把“xiang”误读成“siang”,把“xiao”误读成“siao”,把“qiao”误读成“ciao”等,都属于不分尖团音,导致发音错误的现象。方言区的人要尽量防止和克服这种不纯正的语音习惯。
2、 ji、qi、xi与舌尖音
3.上齿
1号位置是上齿后背,2号位置是上齿龈,3号是硬腭前端,4号位是硬腭。正确的舌位应是3号位,如果偏前或偏后,都造成发音上的错误。
如果舌位偏前,就是用舌尖抵住1号位或2号位,气流在口腔里成阻、除阻的部位太靠近舌尖,或者太靠近上门齿背,位置偏前,产生不正确的音,带有“刺刺”的舌尖音味道,听起来让人感觉刺耳、不舒服。这类尖音现象在港、澳、台同胞中尤其普遍,由于地域之间相互影响,粤、闽、吴方言区的人逐步出现类似“时髦”的语音面貌,部分北方方言区的人争先效仿,在地方电视台、广播台中偶露端倪,虽不易察觉,听着却实在别扭,影响人们在语言习得中的自然状态。
在发以上各音时,软腭的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腭上升,是为了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软腭下垂,是为了堵住气流的口腔通道。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总是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音就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