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好习惯的养成
(2014-02-27 16:52:42)
标签:
校园 |
分类: 学习小贴士 |
初一新生好习惯的养成
孔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
一、习惯
习惯是人长时期里逐惭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行为习惯
●心理习惯
1.
●讲粗话、讲脏话
●随手乱扔纸屑
●下课在教室、走廊上起哄玩耍,吵闹声音很大
●很多男生走路喜欢推推搡搡,有很大潜在危险
●排队走路比较随意
●一下课就有学生要去买面包或零食
2.不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觉性比较差,不懂得学习要有计划与组织
●做作业前不复习所学知识,不审清题意就下笔
●不按规范作业、书写马虎
●遇到困难不肯钻研,只会去问别人或找到答案一抄了之
●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或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学习用品乱堆放,经常找不到
●平时的试卷、复习的讲义过一段时间就会毫无踪影
●忙于应付、不分昼夜地打疲劳战。
3.心理特征
●小升初的衔接,最重要的是习惯的衔接“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祸患无穷。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好习惯让孩子学习优秀,坏习惯则危害终生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可能只是一个事物的1%,从这个角度上讲,100-1不一定等于99,有时可能等于0,因为1%失误,有时会导致100%的失败。
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1.
2.
播种习惯,收获希望。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沙子是什么?就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小毛病,一时半会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时间久了,它的危害就会深深地伤害你。
4.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5.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曾经指出,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6.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的时间。
三、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会做人、做事
同学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周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不对其倾注百般的爱,在这种环境中往往会使多数孩子内心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以我为中心,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等。这些孩子自我意识强烈,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自信心(毅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2.学会生活
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摄取;科学的体育锻炼,保证身体的健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掌握生活技能。
四、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1)
①
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找出疑难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课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知道什么地方该祥听,什么地方可以略听,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
②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③
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及个人数学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的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
3.
听课是关键。认真听课,上课主动回答问题,上课记笔记(光听不记仅能掌握课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只能到50%,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要点与主要语句,课下再去整理能掌握80%。善于做笔记:这点在初中相当重要,上课要笔记和听课两不误,笔记记重点和例题,而且要在复习的时候把例题过一过,会有帮助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4.
5.
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五、初一学生应养成如下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自学课本的习惯
课前自学并不是泛泛地看一遍书,而是要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形成自学能力。可以独立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本质与轻重,发现自己的知与不知,为课堂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作准备。课前自学习惯的形成,
2.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思想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够与同学互教互学、共同合作与探讨,对谋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是十分有利的。
3.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因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比如,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后,要善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做到一题多解;另外,还可以偿试一题多变,做到知识融会贯通
4.
第一、是怎样做出来的?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如何想到这种方法?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第五、能否变通成另外一个题目?
第六、发生错误的根源是什么?今后解这类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5.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
数学知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存在着紧密的、必然的联系,而教材中的每一章节的知识是相对分散、相对独立的。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对知识进行归纳。
六、学习数学的五点建议
1.准备好几个大试卷夹,将各科每次的考试卷分类按顺序放在不同的夹子中,这样非常便于复习,也可以纵向观察自己成绩的变化。
2.准备好一个笔记本(纸质的),初一数学概念多,细节多,一定要做好笔记,尤其是老师补充的精彩题目,有可能就是考试题,记下它,一个学期下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准备好一个错题本,将每次作业和考试的错题及时在错题本上重新做一遍。
4.不要使用涂改带、涂改液,理由是:(1)对身体不好;(2)期中期末考试不让使用,中考当然不让带进考场;(3)要力争“下笔皆正确”,谨慎而稳重,若有错误,用笔划掉,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错误,有警示的作用。
5.努力克服“马小虎”。做题时精力高度集中,及时检查。
七、初一学生应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
1.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么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
2、要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除了名著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
3.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有人甚至拒绝写作。日记的内容是广泛的:平常不好说的、不敢说的,都可写进日记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倾述在日记中;可以把对外界的观察写在日记中,比如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特征,给老师同学取绰号,均充分发挥想象,洋洋洒洒的付诸日记之中,但不要让别人知道;也可写对人生的感悟。
4、养成积累的习惯
有的学生词语贫乏,比如说去郊外游玩,写到“天上的白云真美啊!林中的小鸟真美啊!横跨于河上的桥真美啊!清清的河水真美啊!河边的牛羊真美!”一连用了五个“真美啊”,他不知道“真美”可用其他词替换,如“漂亮、好看、美丽、靓丽”等。所以,平常就让学生点滴积累,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话,一首诗,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