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齐白石印章之美

标签:
篆刻印齐白石北堂陆质雅韩愈文化 |
分类: 金石书画 |
白石老人的篆刻在近现代横空出世,在篆刻领域中,如园中又一枝绽放的奇葩,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气象。
一九五八年,傅抱石在《白石老人的艺术渊源》一文中给予了白石老人的准确评价: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因为印章系由字组成,而字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日渐变迁、增多的。又必须刻篆字,这就困难了。老人是不顾一切地打破历代所谓印学的清规戒律开辟了新的天地。老人自己说过“余刻印不拘昔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侪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佩”。
本文浅析下白石老人印章之美的其中几个美,因笔者才疏学浅,分析偏颇,望您教正。
大简之美
虽说白石老人篆书取法《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山公碑》等碑帖,其笔法、线条更加简约,简约的甚至有些吝啬和单调。刀法上简到就一种“冲刀”,并还只是一个偏锋的方向,章法上简到貌似很平常,有些印章还很“相似”,初看以为是白石老人依样照搬呢。若看进去,读懂了白石老人的内心思想,会发现内在的笔力、结构、美感一点都没有简化,更纯洁、笔笔精华、刀刀精髓,达到了大道至简的境界。
“朱朱白白”出自:唐代韩愈,《感春三首》之“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诗句。清晨漫步在百花林中,有红红的花儿、有白白的花儿,各色花木入眼来……。十个字勾勒出赏花人身在万紫千红百花林中的别样心境。
我们来看这方印。方方正正的布局,方硬的笔画,十字栏格式,四个字就有二字是重字。“朱朱”二字上下一气贯通,字断气不断,上“朱”字中间的竖向右倾斜与下“朱”字中间的竖反向左倾斜,与二字整体气势协调,增添了灵动,不因倾斜而不妥。
“白”字的小撇是白石老人特有的标志,很多“白石”印章的“白”字都有这一小撇。二字的小撇各向左右撇,俏皮活泼。
“朱朱”二字上下搭在十字栏上,上“白”字小撇向右挂在十字栏上,下“白”字小撇顶十字栏。白石老人构思如此巧妙,四字宛如形态各异的花枝,十字栏如竹篱笆,虽未见花开,但已与韩愈感春时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了。
形式之美
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形式美”是个重要理论,其主从与重心、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空白与虚实等具体应用表现形式之美。
在中国书法中远远早于西方就提出了更适用的“美学法则”,如用笔迟急、起伏、曲折,笔锋之正侧、藏露,笔画之方圆、结构之奇正、疏密、违和,章法之虚实、避就、宾主、气脉连贯等。
白石老人将书画理论与精髓、表现力与意境灵活运用在小小的印章之中,有主线条必有辅线、有奇必有正、有实必有虚、有违必有和、有避必有就、有宾必有主……均有一一对应,有些印章甚至留白很多,是“计白当黑”也可以用“计白当朱”来形容,大胆的留白,但不显空落、苍白,更增加了其灵动性和意境,几个笔划和留白简直就是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神游太古四千年”同样出自家陆质雅旧藏。章法布局上“神游”二字超过三分之一的宽度,“太古
四”三字占三分之一宽度,“千年”二字只占四分之一的宽度。横看由“神”字向左上的“千”字逐渐缩小,
并非字字等高。宽窄、高矮如此的布局,也没有几人有这么大胆量吧?
“神游”二字实,“太古四”三字有飘上云端之感,属虚。“神游”二字的宽与“千年”二字的窄之
对比。“四”字使这方印有了节奏和韵律,可见白石老人在构思时不是用通常的“四”而改用四个横划的
妙处,神来之笔。
http://s6/middle/6bc1d89cgac1f2f4e8bd5&690齐白石印章之美" TITLE="【原创】
一方方小小印章犹如一幅幅美丽而意境深远的画卷,每每读到精彩之处,都会唏嘘与拍案,白石老人篆刻意境之高,实属是书画艺术传承与发扬。白石老人的印章是合众而“曲高”。
http://s8/middle/6bc1d89cgb2f3441deee7&690齐白石印章之美" TITLE="【原创】
http://s8/middle/6bc1d89cgb2f339c0df67&690齐白石印章之美" TITLE="【原创】
http://s8/middle/6bc1d89cgb2f33c04d597&690齐白石印章之美" TITLE="【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