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一道题:作者怎样写出故乡的变化?
(2012-12-11 17:57:25)
标签:
杂谈 |
作者怎样写出故乡的变化?
(1)文章通过对故乡的人、故乡的景物对比描写写出记忆中故乡的美丽与现实故乡的悲凉的区别。在整片文章中,鲁迅从少年闰土、杨二嫂语言肖像等描写衬托出故乡的变化。“我”心里中的故乡是美丽的,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而少年闰土是神采奕奕的,脑子里有许多稀奇的东西,是一个“戴着银项圈的小英雄”,因为那时家景好,我和闰土也是无话不讲的好朋友,而现在闰土,已经满脸苍老,使我们之间多了一层厚障壁,这是他辛苦而麻木的生活所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写了杨二嫂自私、刻薄、泼辣的性格,然而小时候我对杨二嫂的影像是一个豆腐西施而现在却是一个圆规,体现出我对杨二嫂的厌恶之情,但又十分悲叹,因为这是辛苦恣睢的生活所致。然而作者在现实故乡与心目中的故乡作对比时,小说结尾处又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期望。(2012届马文卿)
(3)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记忆中与现实中记忆中故乡的区别。首先在景物环境方面,记忆中作者的故乡“美丽”,特别写到了“深蓝的天空”,与之相比较,现实中的故乡“萧索”,“悲凉”,天空变成了“苍黄的”;其次在人物刻画方面,着重写了杨二嫂和闰土两个人物,以杨二嫂以前规矩的“豆腐西施”形象和现今放纵刻薄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形象做对比,表现了作者故乡中民风的改变,文章更着重笔墨在闰土的变化,记忆中的闰土是一个健壮结实的男孩子,在作者眼中是一个无奇不晓的小英雄形象,而现实里闰土因窘迫的生计,等级的差异,变成了一个被现实生活随意摆布的“木偶”,容貌也变得苍老。从他对作者的称呼“迅哥儿”到“老爷”,也对比说明了不同社会等级间隔阂的悲哀。综上所述,作者以环境和人物两方面的对比来表现等级间的“厚障壁”和自己怀念记忆中故乡淳朴的民风和人人见平等的思想感情。(2012届孙维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