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处理兼职职工
(2013-11-01 15:32:35)
标签:
转载 |
如何处理兼职职工 |
|
2012-10-22 来源:山东工人报社 |
郑某是某公司职工,并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由于郑某本身是一位律师,自己想多挣些钱,于是就在合同期限内,又在其他公司找了一份兼职,从事相关的法务工作,每月只要请2天假去兼职单位工作,就可以得到一笔额外收入。郑某兼职一事很快被公司的人事经理黄某知道了,黄某认为:公司对郑某委以重任,并支付其高额劳动报酬,他应当尽职尽责为公司工作。郑某每月请假2天为其他公司提供兼职工作,必定会分散其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公司遂向郑某发出一份通知,要求郑某自收到通知10日内终止兼职工作,并向公司提交兼职单位出具的书面证明。10天后,郑某没有向公司提供相应的证明,公司据此解除了与郑某之间的劳动合同。 兼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类似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劳动法并未完全禁止兼职行为,但作为劳动者而言,完成本职工作是其应尽的义务。然而,劳动者的时间、精力、体力都是一定的,担任兼职工作后对本企业的工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所难免。当兼职工作与本职工作产生矛盾时,《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郑某从事兼职工作的行为是明确的,公司提出限期改正的要求后,郑某仍未解除与兼职单位的劳动关系,公司适用 “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规定与郑某解除劳动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结合本案,用人单位在适用该条规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的兼职行为进行核实,并留存相关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能证明职工兼职,就不具有适用该条款的事实基础。第二,确定职工具有兼职行为,并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用人单位可以依据此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从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角度考虑,“严重后果”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劳动者兼职的具体行为来综合判断。第三,存在兼职行为,但用人单位无法就兼职行为给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进行证明时,可以适用“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规定。正如本案中公司的做法一样,可以给劳动者一个合理的期限,要求其在该期限内提交停止兼职工作的证明,如果在限期内拒不改正,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需要强调的是,用人单位对兼职行为提出改正要求是行使此项劳动合同解除权必不可少的程序。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本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内部规章制度中事先明确职工的从业范围和违反规定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若出现违反规定的兼职行为,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王成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