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查原告、被告主体资格
1、当事人是公民审查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审查工商登记资料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提供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资格证明;
2、审查原告、被告及第三人诉讼主体资格;
3、审查案件是否漏列当事人(被告、第三人);
二、审查案件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代理原告,在诉讼之前确认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搞清楚诉讼时效起算点及收集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证据;代理被告要注意能否进行诉讼时效的抗辩。
三、立案前或者代理被告时要弄清案由和案件争议焦点
1、搞清楚案件中当事人矛盾点;
2、搞清楚案件性质;
3、搞清楚案件的请求事项及选择哪种请求更加适合案件的实际需要;
四、证据方面
1、办理案件主要是靠证据,要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围绕争议焦点和请求事项收集证据;
2、仔细审核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存在的瑕疵及对方证据的瑕疵,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系;
3、把案件需要的证据做一个证据目录有序排列;
4、弄清楚不能收集到的证据会造成案件什么样的后果,根据利弊情况,有选择的举证;
5、在举证期限内举证,在规定期限内申请鉴定、申请勘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申请延长举证期限;
6、及时的与证人谈话,做谈话笔录,谈话笔录经证人阅读后或向证人宣读后由证人签名确认,做谈话笔录的好处可以帮助证人理清楚庭审中如何表述要证明的事实;告知证人庭审注意事项;提前通知证人开庭具体时间并提示携带身份证。
五、谨慎书写诉状
1、根据案件情况正确的列写原告;
2、严谨表述和列写请求事项,如有多项请求审核是否可在同一案件中审理;
3、根据案件策略表述事实和理由,做到层次清晰,逻辑分明,防止对自己不利的陈述;
六、答辩状
代理被告一定书写书面答辩状,但是不可提交法庭,以免出现对己方不利的答辩和陈述,书写答辩状目的是为了理清案件的基本情况和代理思路。
七、代理需把握的事项
1、把握案件的节奏,是快速推进案件,还是采取拖延战略等;
2、分析案件是否可以调解结案及调解对己方利弊;
3、及时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案情,保守隐私和秘密;
4、恰当与案件承办人员沟通,尊重承办人员,不卑躬屈漆;
5、告知诉讼风险;
6、根据案件情况判断并告知可达诉讼目的的情况 ,以让当事人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7、告知当事人案件正常的程序,以消除当事人对程序的无知和因为对程序知识的欠缺而产生的误解;
8、真诚尽职,办案过程适度推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