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交媒体达人的12条军规

(2015-05-16 04:42:28)
标签:

杂谈

文: Kevan Lee

通常情况下,我们凭借为数不多的传播经验和直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全面考虑复杂的因素。所以,想在互联网名利双收的自媒体人,以及商业机构的社交媒体运营者,迫切需要一套病毒传播的方法论和案例指南。

为此,我们根据调查研究,总结了12条社交媒体军规。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内容前,可对照军规检查一遍。相信这些军规背后的三大原则吧:

为你的受众做正确的事情

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

获取最大程度的参与度

1要么教育人,要么娱乐人,不然别发

社交媒体上最有价值的内容,无外乎两种类型——拥有互动参与性、易扩散性。两种类型对应的要么是教育性内容要么是娱乐性内容。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是怀揣着相互进行交流的愿望,只有在很少的机会下,他们才会与企业有所沟通。

我们所看到的成功内容营销案例中,它们的内容为分享而生,而内容必须引起注意,接下来才能将获得的注意力转化为引领潮流、漂亮的销售数字。

因此,请在发布前自省:

(1)内容是否足够有趣,让人有发布它的冲动?

(2)除了业务相关人士,也就是自己和同事外,其他人真的关注这条内容吗?毕竟,我们看到了太多失败的营销,企业的官方账号天天在自说自话。

(3)如果你在时间轴上看到这条内容,你会停下来阅读并分享出去吗?

(4)你的文章是否为读者增加了价值?

2表达得当

在社交媒体上营销,需要保证一致的表达方式和基调,这样才能吸引忠实粉丝。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成功的社交媒体消息,虽然风格各有不同,但都在力求实现积极、有用、易执行这三大目标。

能够做到这三大目标的,就是我们所定义的“得当”。

比如一个写作辅助类App团队,它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品牌植入的信息,如“一个让你写作加快四倍的小建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标题,这个标题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看上去就对用户有帮助;可在工作中使用到,显得积极正面;“小建议”则暗示了似乎可以不劳而获——互联网上的人就喜欢这样。

此外,你是否用了让人容易进行再分享的语言也至关重要,所以,花在标题上的时间应该与花在内容上的时间同样长。

3注意字数!

已经有太多关于网络内容理想长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的大致情况如下:

Twitter:70—100个字符;

Facebook:40个字符

Google :60个字符

这些建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长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阅读数与转发量。例如,少于100个字符的tweet(可类比为微博消息),给那些转发你原始消息的人,留出了足够添加自己评论的空间,而Facebook和Google 上文章的短小精悍使得读者只要花几秒时间就可以浏览完毕。要知道,互联网世界的人基本都是“标题级”读者。

4链接正确

调研中,令我们难以置信的一个发现是:竟然有接近5%的情况下,商业机构的社交媒体运营人员以及自媒体达人,比如那些知名博主,竟然连链接都贴不好。

考虑到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我们列出需要注意的两点,请在发布前对照检查:

1、链接是否准确?至于尽可能减少加载时间,适配更多不同时代的移动设备(包括尺寸、分辨率、系统平台乃至型号),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

2、链接里的内容,是否与你或你所在的机构一贯发布的信息和价值主张有所冲突?对商业机构而言,运营人员的流动性大,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吸引眼球的、易吸引点击的标题却带着错误的链接肯定是徒劳无功的,若是被链接到一个欺诈性网站则会更糟糕。

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最流行最前沿的做法是索性不要链接。每一步跳转都会减少注意力的聚焦。虽然跳转出去,意见和反馈的收集可能会简单一些,但是社交媒体的用户们最有表达欲的地方不是外链网站,而是社交媒体的站内。在站内看完并分享是一气呵成的动作,跳来跳去不是这个时代的方法论。所以,在人手足够且素质过关的情况下,想办法将信息组织呈现在社交媒体上吧,不要分家。

5部分大于整体

通常,你的传播对象是你所有的粉丝,发布消息所有粉丝可见。但有些情况下,某些信息可能更适合小群体或者个人。这样做的价值在于:小群体和个人会感到“被重视”以及“有特权”,有助于提升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粘着度乃至忠诚度。

Facebook允许受众根据你公布的个人资料定制信息,可以把信息发给某些群体——朋友、自定义清单或者来自于某个城市、学校等之间的相关人员,亦或者也可以直接发一些私信。(译者注:微信公众号也支持对用户分组,但由于用户资料的完整程度有限,很难进行有效分类)

在Twitter上,你可以通过@XX 的方式让你指定的人或者人群看到你的信息。

还可以向关注你的人或者你关注的人或者群体发送私信。

6注意关键字和标签,才有最大曝光率

在许多方面,这条建议的核心可归纳为:我的受众能不能理解我的语言表达方式?

1、文章是否含糊其辞?信息密度是否到了合格水平?发布前要自省:每个人都理解我的传播内容吗?

2、文章里我是否像成年人一样用了太多缩写以致于成年人外的群体不能理解?换言之,语境不要太脱离读者的日常经验范畴

如果你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都很明确,那么你可能已经做得很棒。只要专注于使用你目标受众群体的习惯术语,那么你的信息将更易被发现和曝光。

对于那些还未关注你的人来说,为你的信息添加标签将有助于让你的信息脱颖而出。社交媒体用户可以搜索并点击标签看看同一标签是否有更新的内容。(译者注:微博的“热门话题”标签,其实是各种渠道费用水长船高之时,价格最为低廉的推广方式了,这句经验之谈自己看看就好,千万别分享到朋友圈)

7注意合适的发布数量

社交媒体的发布频率是另一个被大量研究的领域,下面是我们在大量案例基础上,找到的合适的社交媒体发布频率,供参考。

Twitter——3-5次/天

Facebook——2次/天

LinkedIn ——1次/天

Google ——3次/天

Pinterest ——5次/天

Instagram ——1 -2次/天

(译者注:将twitter和微博类比的话,我们发现美国同行的发布次数)

8什么,竟然有错别字?

我们都曾遭遇过文字的问题,如果你经常为这个犯难,可以利用一些方便的浏览器扩展和插件来协助文字书写检查。

9不要破坏分享者的形象

互联网上没有遗忘。任何分享行为都在塑造着用户的个人品牌和形象,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我们这些运营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不仅家人和朋友会看见用户的发布内容,用户未来的雇主、同事、队友或者其他很多人都会看到。甚至每个人以前分享过的文章都很容易被搜索和找出来,内容截屏也能轻而易举的完成。所以,太Low的内容营销虽然能满足当下的KPI考核,但长期的影响不利。

10被动传播与主动出击

很多文章往往不是就事论事那么简单,所以要求发布之前三思而行。所以,发布前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

1.文章是否会冒犯别人?冒犯谁?值得吗?

2.此事是否适合传播,抑或用其他形式能更好解决?

3.写作的目的是否实施情绪发泄?用其它形式达成此目的是否会更好?

4.真的想让此事广为流传吗?

11视觉传播最大化

Adobe公司的调查显示,图片能帮助达成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所以视觉体验的优化显得尤其重要,图片,视频,幻灯片以及任何能帮助信息传播的视觉信息。

12竭尽所能提升文本质量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写作是非常主观的行为,我们往往会写下我们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却忽略了文章表现形式,写作手法等能为文章添彩的部分。

当然,反向思维也是行得通的,剔除不必要的元素以集中体现要突出的信息。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编辑和和信息的多元呈现也是很好的手段,简单粗暴是社交媒体文章的特点,剔除不必要的信息,集中凸显你所要凸显的内容。

总结

备忘录是避免词不达意的好方法,长期如此实践养成工作习惯,这甚至能成为写作时的本能。在文章写作是,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对受众而言,信息是否有用?

内容是否准确?

一天发布几次?

视觉体验、编辑风格是否做到了极致?

文章内容是否偏离?会不会引起受众不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