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命题规律与解题策略
(2019-01-14 15:28:22)分类: 语文教研 |
三年来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命题规律与解题策略
淄博实验中学
尊敬的王老师,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次高三语文网络教研,王老师给我的课题是“三年来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命题规律与解题策略”,下面就这一课题,我将从近三年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的衍化与命题特点、命题规律以及解题策略等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的认识与看法,希望能对各位的高三备考有所启发,若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近三年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的衍化与命题特点:
首先,近三年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样式是逐步完善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试题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016年全国一卷二卷三卷实用类文本考察的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一代通儒顾炎武》;2017年全国一卷二卷三卷实用类文本考察的是“纪录片频道” “垃圾分类” “博物馆的贡献”;2018年全国一卷二卷三卷实用类文本考察的是“量子通信” “创新与知识产权” “互联网+形势下的图书出版业”。
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2016年实用类文本整体上仍未跳出原先考察人物传记的藩篱,其主体为陈忠实、吴文俊、顾炎武的人物传记,但已经具备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雏形,在试题设置上,主观题占比较高;而2017年和2018年则已是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选材多样化但又集中,呈现出大话题大阅读的特点,考察题型虽略有变化,但客观题与主观题设题样式已基本确定。
在此大胆预测一下,2019年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样式预计会沿用2017年和2018年已经日趋成熟的的试题设置模式,客观题与主观题设题比例为2:1。
其次近三年非连续性文本在选材上的规律是紧跟时代步伐,与现实结合紧密,使选材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016年全国卷一考察的是春天去世的陈忠实,2017年全国三卷选材“博物馆的贡献”,与当年热播的《国家宝藏》联系密切,2018年全国一卷和二卷考察的“量子通信” “创新与知识产权”,与当年热播的“创新中国”暗中契合。
从考察样式更成熟的2017年和2018年来看,不管是2017年设题“纪录片频道”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城镇化迅速发展,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还是2018年考察的“量子通信” “创新与知识产权”让国人自豪自信,考察互联网+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的机遇和挑战,都体现了选材上的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于是过去单纯地学习课本知识,大批量地刷题就可以应对高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这也给高三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关注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老师必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生活中的热点,和生活建立联系,正如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教授所言“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
二、近三年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规律与解题策略:
(每年全国三套试卷虽略有差别,但整体上趋向统一,同时山东省考察全国一卷,所以下面分析将以全国一卷为例)
近三年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主观题的减少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2016年考察一个客观题和三个主观题,到2017年和2018年考察两个客观题和一个主观题,主观题的数量大大减少,而客观题增加一个单选,试题难度明显降低。
1、客观题:
客观题的调整凸显考试能力的变化:首先,客观题设题稳中有变,2016
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客观题的题干为“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注意题干中的“分析和概括”考察的是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级,这一考察形式在2017年全国一卷中得到了延续,在2018年全国一卷中则调整成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察能力没有变化,只是由多选变为了单选,具体要求由“正确”改为了“不正确”,难度也略有降低。其次,客观题2017年又增加了一个单选题,题干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和2018年单选题题干“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略有区别,但都是考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难度不大。
客观题文本阅读选择题有常见的9大命题陷阱,分别为以偏概全、混淆时
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只要在题枝中勾画圈点出关键词,然后用九大命题陷阱来判断取舍“不正确”的选项,自然会在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以2016年高考全国一卷为例,客观题第一题B项“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可以圈点出“使”“这”两个关键词,“使”在此表示前后因果关系,“这”指代前文,但真正标志陈忠实走上专业作家的是“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因此属于曲解文意类型;而E项“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可以圈点“再到”“可谓”这两个关键词,“再到”意味着递进关系,而“可谓”是一个总结性的词语,而材料中并未提及他是否“一帆风顺”,因此 “一帆风顺”属于无中生有。
再如,2018年高考全国一卷第七题D项“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要圈点出“因而”这一关键词,它表明前后文是因果关系,而原文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可以判断出这属于无中生有和因果混乱两个问题。
2、主观题
命题规律----由考察人物思想动态、贡献、精神品格等向大话题的对比差异化迁移。
2016年实用类文本的考察仍然没有跳出以前传记文本的考察模式,主要在传记人物的思想动态、贡献、精神品格等方面设题,如2016年全国一卷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第一题“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概括时就可以从认识与思想、确立文学地位、重建自我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2017年和2018年实用类文本在考察主观题上呈现出大话题大阅读的特点,在设题方式上以对比概括大话题异同为主,2017年考察“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而2018年考察“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使用文中词语作答。
如2016年实用类文本第三题“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
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首先要认真审题,进行题干转换,明确答题方向,“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是指陈忠实的文学作品。“永留人间”是指其文学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因此答题的方向即思考为什么陈忠实的文学作品能够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答题时要从陈忠实的文学作品特点、地位、价值等方面进行思考。
再如2017年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这是一道考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题目,注意题干中的“概括说明”提示了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因此作答时语言要简洁概括,并且尽量使用文中词语作答。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由“材料三”可知,“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由“材料四”可知“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自然可以得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的结论。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2019年淄博市高考大获丰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