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新法(3)——语段逻辑思维

(2018-10-30 19:30:49)
分类: 作文

作文新法(3)

     

             语段的逻辑思维

                                        山东淄博教研室  王玉强

 

    今天到淄博五中视导,老师们问作文问题,谈到学生作文的层次性问题,特别是语段训练不到位,有一些学生仅仅是背诵语段,而不会变通使用。

    我忽然想到——语段逻辑思维法。

    一个语段如何让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组织呢?

    考试说明的作文要求,在作文发展等级里有一项较高要求,就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就是典型的逻辑思维。

   事物的因果关系,就是从因推测果,从果推演因。概括之,就是由果及因,或由因及果。

   那么,具体而言如何分析呢?

   最近看电视,专家分析“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分析?就是用逻辑分析法,就是由果及因。专家是这样分析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是关注民生,为了百姓,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进而如何逻辑分析这个理念?就是:

   何为为民?  ——从概念分析;

   为何为民?——从原因分析;

   怎样为民?——从行动分析,可以结合事例例证。

   如果我们的语段,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分析、例证,就有较高层次的理性内蕴了。

  而现在的学生作文较好的语段,大都是例证分析,而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的就凤毛麟角了。

  还有就是辩证思维,也是一种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明显表征的感性认识,一种是带有明显哲理表征的理性思维。

 第一种辩证思维,例如,有一个作文题:一部分青年人生活无追求,无目的性,随意化,是谓佛性青年;而另一部分青年人却有理想,有担当,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就此写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就是表征十分明确的、对立性的感性命题。

   一种是带有明显哲思为表征的对立性理性思维,如2018年上海卷——需要与被需要。具体分析“被需要”。这样的辩证思维,需要辩证认识与逻辑思维来分析。上海卷一直延续这种命题思路,如:预测与科学预测;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刚与柔;自由与不自由;重要的与更重要的,这样的作文都是对立性的比较关系命题。

   当然,还有一种理性命题就是名句式作文命题,也是一种理性思维,它不是明显对立的。如全国卷2017年的名句以文化人;2018年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重走长征路”。这些理性语句的作文命题,两者不是正反对比关系,是典型的并列式命题,是“同向性”之内涵不同而已。

   上面这三种命题思维方式,都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展开语段形式。

   以前是从作文的整体结构来落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我要是,一个语段的逻辑思维,也是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

   这也是我写作本文的原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