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新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基本结构

(2018-06-12 09:16:13)
分类: 语文教研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结构:

        (已经确定高一语文要检测,故结合新的高考与高一具体实际,安排如下)

       一、试卷结构。

          1、社科类,9分,单项选择题。

          2、文学类,15分;考查《平凡的世界》,按照2018年全国卷样式,单项选择3分,两个主观题各6分。

          3、非连续性文本,12分,单项选择题各2个,一个主观题6分。

          4、古诗文(39分):

                (1)文言文,19分,课本翻译占10分。

                (2)古诗鉴赏,9分,一个单项选择题3分,一个主观题6分。

               (3)名句,11分。课本占6分,情境填写;三四册教材背诵内容,课本篇目《陈情表》《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国论》《阿房宫赋》《项脊轩志》;增加篇目《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版本统一附后) 《论语》12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明:因为《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是课标选修背诵内容,主要是为自主招生服务,本次不考查。)

              传统文化,5分,上句对下句,按照整理后的重要名句考查(附后),包括《论语12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语用题。15分。成语病句单独考查各3分,老题型。微作文,占5分,100字内.参照北京卷命题方式。

         6、作文,任务驱动作文。

    

 二、论语与传统文化名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论语》十二章

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点评】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点评】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8.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0.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译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点评】“克”有两种意思:一为“克制”,二为“战胜”。这里两种解法都有意味。克制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内容

1、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4、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利者.蹠之徒也。

5、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6、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7、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8、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13、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4、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

1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7、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18、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9、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21、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4、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三、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有老师说,版本较多,如何选择?故参照不同版本,下面两篇文章统一之。考试默写按此。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