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例解朱自清的《白马湖》

(2015-04-19 14:21:37)
标签:

佛学

分类: 语文教研

送学生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

―――例解朱自清的《白马湖》

淄博一中宋凤霞

 

一、            导入: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解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白马湖》。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发愁做阅读理解题,因为其不得解读文本和做题的方法,今天我就以《白马湖》的阅读训练为例,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文本阅读的“以文解文的方法。

 

二、文本介绍:在读过《白马湖》这篇散文几遍之后,对白马湖的美景,对他们那些知己文人的惬意生活,心赞叹之,神往之。恰好看到王玉强老师的博客上新作了一首诗,让我对白马湖畔朱自清他们的那段生活更心驰神往、慨叹不已了。先和大家分享一下:

                                            白马湖

                                                                  王玉强

人散一去月如钩,

沉寂老酒今尚留?

松风如吼萧瑟去,

平屋十年诗悠悠。

风景如画,知己小聚,老酒一壶,听松风如吼,小醉散去,恰新月如钩,纵到今日,仍是诗意悠悠啊。多美的景致,多美的生活,怎不令今人心驰神往!读王老师的小诗,恰能读到朱自清先生《白马湖》留给我们的美:风景美、意境美、人情美。

朱自清先生和白马湖的故事。

19243月,风华正茂、年仅二十六岁的朱自清先生应春晖中学校长经亨颐先生之邀来到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工作一年半左右,对白马湖及春晖中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情感。19258月,朱自清告别白马湖前往北京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271月他又把滞留在白马湖的眷属接到了北京。此时他身在北京,心里时常怀念着在白马湖的生活情景,1929714日,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题为《白马湖》的散文,不久以后发表在《清华周刊》上。

朱自清先生为何对白马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白马湖的风景秀丽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当地的人文环境,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了一所全新的春晖中学,同时聘请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如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等,他们志趣相投,真诚、友善,和谐相处,教学之余把酒临风,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写诗作文绘画,其乐融融,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尤其是朱自清与夏丏尊先生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他们在白马湖相聚的时间虽不长,但他们的友谊却是长久的。古人曾说文人相轻,但在白马湖畔的这群文人中间,我们看到的是文人相亲,这是极为难得极为可贵的,正因如此,朱自清先生才会对白马湖情有独钟,久久难忘,并在诗文中一再提及。

 

二、           目标展示:

教会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方法:以文解文,词语、句子=本义+句意(上下文)+文意(中心、深层意蕴)+表现手法。

 

、文本赏析

 

作为一个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写的这篇《白马湖》也堪称经典。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遐思的情愫,这情思像一股温润的春风一样,将你轻轻裹挟,让人忍不住的愉悦地想象、神往、轻叹,特别是在这样的暖暖的春日。

《白马湖》处处透出暖融融的亲切。作者以雨天的回忆起笔,雨天,人的情愫是很容易沉静而思念的,作者带着一种急切的欣喜,要将读者带回白马湖,读到一个温风飘潇,他们的那个春天立即扑面而来,欣喜与期待,是作者的,也是我们的。接着,作者简单介绍了白马湖的位置、来历、大小、周围偏僻而静谧的环境,真仿似一个主人在欣喜的给我们指点,然后,作者用温润的笔墨对他们在白马湖的生活,白马湖的黄昏、春景、夏夜做了细描。黄昏薄雾升起,水光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波纹随起随平。归鸟还巢,“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长衫飘飘的青年才俊,知己友人,话也没有,静静的在湖边站立,看飞鸟慢慢归巢,这该是画中美的意境!“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美景醉人,老酒醇香,知己相守,何须多言!无语更见惬意,酒醉才觉情深。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白马湖这么可亲可爱,就是因为白马湖边的几座房舍,一所中学,这儿聚着朱先生和亲切的朋友,朱先生醉了,也许喝的老酒太多,也许春风太暖太香,也许醉心于挡不住的湖光山色,也许为友情所陶醉。白马湖的春日自是醉人,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桃花,“像夜空的流星”艳丽到灼灼的动人;夏日,月夜划船,眼望“蜃楼海市般的村庄”,宛若在仙境;无月的夜,可以欣赏“成千成百的萤火,像金线网似的,”先生的散文,每个字都仿佛有灵性,简简单单,却又饱满而色彩鲜明;先生擅长细描细节,点点滴滴的细节,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三、        阅读设计:

 

回到我们的阅读解题。

王老师强调,现代文阅读要讲究“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借助文本解决相应的问题与答案,探究问题的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大现代文阅读,主要弄清体裁特点,根据体裁特点、作家风格,从原文找答案,不离书,不空浮。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揣摩词、句。还需要在阅读文章时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留意文章的语境。

词语、句子=本义+句意(上下文)+文意(中心、深层意蕴)+表现手法,换句话说,“以文解文”就是强调咬文嚼字,培养学生到字里行间去发现和索解的习惯,平时的阅读及训练,就要将学生浸在文字中,读出语文的味道来。

 

白马湖

朱自清
  1、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温风飘潇的春日。
  2、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但那却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坏的名字。
  3、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有这个名字。这个故事也是一个不坏的故事,假使你乐意搜集,或也可编成一本小书,交北新书局印去。
  4、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5、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
  6、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
  7、这村落与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8、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连接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
  9、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便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10、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11、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
  12、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13、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白马湖的特点。

设计目的一篇散文,作者要借所写的东西来传情达意,那么,作者写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将寄予着作者的思想。所以,学生读这篇散文,先得明确白马湖的景色,简单概括其特点。)

答题思路以文解文,回到文章中找答案。这个题目要通观全文,在45两段: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湖水清澈。在第9101112段写白马湖景致的段落:黄昏,雾是青色的;水光像铜镜,(暗褐色);山是青的,花是红的;青霭,金线网似的火绳似的萤火虫。处处都是充满活力的色彩斑斓的,所以可以概括为色彩斑斓;在第910段,提到湖,一再写到湖上的山:山水相映成趣。而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写到:白马湖是一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路上虽常不见人,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这些,全文只见盛放的美景,只见无语赏景喝酒的友人,所以还可以概括为:清静幽雅。

参考答案:   湖水清澈②色彩斑斓③湖光山色相映成趣。④环境清幽。

2.阅读上文,认真体会加横线的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山是青得要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设计目的:散文就是通过对语言的揣摩与理解,然后来欣赏情感美,意境美,甚至文化美。尤其是先生的散文,字斟句酌,语言美不胜收。

答题思路:“以文解文”,借助文本解决相应的问题与答案,探究问题的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词语、句子=本义+句意(上下文)+文意(中心、深层意蕴)+表现手法。回到文章中,作者在第10段写白马湖的春景的时候,写到湖中的山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看山,作者用了一个“滴,滴是动词,有向下落的意思(本义),在句子中说山的青色好像要滴落下来(句意),生动、传神地写出白马湖春回大地,山上的花草树木受到雨水的润泽,发荣滋长,青葱翠绿的样子(文意)。表达了春天的白马湖的景色之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中心))

参考答案:“滴”有向下落的意思,山的青色好像要滴落下来,生动、传神地写出春回大地,山上的花草树木受到雨水的润泽,发荣滋长,青葱翠绿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白马湖的喜爱之情。)

3.作者在写景时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找出一个,说说它表现了白马湖的什么特点。

设计目的:揣摩赏析散文的语言。

答题思路:句子=本义+句意(上下文)+文意(中心、深层意蕴)+表现手法

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夜空的流星。夜空的流星是明亮的,在这个句子中写出了桃花的明亮艳丽的色彩在夜里仍是灼灼的动人的,表现了白马湖景色之美和作者的喜爱。

4.作者在本文结尾从描写白马湖的景又转到了写人,请从文章结构和立意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设计目的: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倾注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字字句句都传递着作者对人世深切的情怀,篇篇章章都融入了作者对人生深层的感叹。散文,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读散文,要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寄予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答题思路:

第一问比较简单,我们来理解下第二问:从立意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回到文章中,作者笔下的白马湖的景色如此之美,更多的原因在于这里的生活美,人情美。有真挚的朋友,闲适的生活,所以作者对这里念念不忘。结尾作者写到“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用真挚豪爽来形容丏翁,用可爱的孩子来形容云君,无一不透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与欣赏,再加上是一篇回忆散文,那么除了喜爱还有对他们的真挚友情的怀念。在第8段中,作者写到: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连接着,丏翁的家最讲究。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在第九段: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酒后是醉着回去的,酒逢知己千杯少。知己几人,老酒一壶,美景相伴,怎能不醉。不难想象,他们在一起时不分彼此,串门聊天、吃饭、喝酒、赏景,友情真挚,生活闲适而惬意。所以立意上最后总结为:作者不仅喜爱依恋白马湖的美景,更醉心于他与挚友深厚的情谊,喜爱这闲适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白马湖和友人的思念与对闲适生活的怀念。

参考答案:结构上:照应开头,完整,简洁。

立意上:作者不仅依恋白马湖的美景,更醉心于他与挚友深厚的情谊,喜爱这淳朴的民风,闲适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白马湖和友人的思念与对闲适生活的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