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着——以思想者的姿态 (淄博实验中学 任锋)
(2012-12-20 14:15: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深度教学 |
站立着——以思想者的姿态
——读王玉强老师《深度教学》
淄博实验中学
语文,该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在繁重的教学工作背后,在马不停蹄的应付各种考核与评价之余,这个最原始的问题却难倒了一大批人。有人说“语文是最没用的学科”,甚至有人断言“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课,在众人的批评声中渐行渐远,在浮躁的批判声中形单影只。
所幸,还有些恪守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先生们,他们俯身于教研,埋首于学问;还有些保有一方思想净土的先生们,他们还在矢志不渝地传承着先贤的教育理念,以思想者的姿态坚守着对语文教学的信仰。淄博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玉强先生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他用一本又一本专著勾画出了他的模样。
先生爱笑。
无论是“看到学生眼睛里射出来的期望的光”的那一刻,还是“和权威论辩”的那一刻,先生的笑始终挂在脸上。在拿到学生的不成熟的作文时,先生的反应是“一是不要责备学生,因为一旦责备不当,就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二是要迅速找到提升文章水平的突破口和路径,增强这位学生的自信心……”,字里行间,一颗拳拳之心令人动容。先生常说,“你付出的每一分,都会换取学生一生的幸福;你付出的每一秒,都会获得学生一生的荣光。”因为爱与尊重,先生的笑,给予了学生一片又一片阳光。
先生曾经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比赛,常常为一个巧妙的设计“得意忘形”,哈哈大笑。在《挖掘出有含金量的问题》一文中,先生写到:“战争,往往给人们带来的是创伤、残酷、悲惨、痛苦,而孙犁先生为什么用如此美好的语言情境来描写战争?……这个设问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揭示了孙犁创作的基点。”读着先生的这些文字,那轻轻扬起的嘴角和堆满的幸福的额头一瞬间浮现在我面前。没有一颗对语文的热爱之心,怎会有这样的执着?没有一颗对语文教学的执着之心,怎会有这样的笑容?
先生的笑真诚,爽朗,像个捡到了漂亮贝壳的孩子,感染着他身边的人。他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理解教学的含义,“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其实,先生的笑又何尝不是一把打开语文教学的钥匙呢?
先生爱写。
从《语文,丰富的表情》到《诗解语文》,再到《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先生笔耕不辍。他引用乔布斯的话来鞭策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他引用雨果的话来说明生活的意义——“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他说:“我从小就十分想当一名教师,觉得这样可以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奉献出来。”在教师行业面临清贫与承受高压的今天,先生的理想,最贴近大地,也最贴近星空。先生有个名为“明月照弹琴”的博客,常常凌晨时分,博客上还有更新出的文章,或是一首诗,或是一段下水作文,或是一段教学思考。我常常设想台灯之下伏案写作的先生的姿势,那时的他,一定像个快乐的田间老农,把自己智慧化作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心田。
每一篇文章里都浸润着先生独特的思考,都有先生自己的影子。先生为文,从不板起脸来故作高深,而是把他对教学的思考写成了有生命的散文,有灵魂的诗。先生是诗人,他用一颗诗心来思索教学的真谛,从苹果树盛开的花朵中寻找到教学的规律,《每一朵都要授粉》感人至深。先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家,他常常说“每一堂课都是无法复制的,都是唯一的”,“课堂需要教师的个性、独创,你只有认识到了另一个自己,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个性化的、具有独创能力的教师”。 他的文章,化作翩翩飞舞的蝴蝶,飞进每个人心里。
先生爱思。
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
先生思考着,快乐着。他总用最直白的话点出外人看来最深奥的迷。他说 “扣题就是抄上”“文采就等于句式” “作文=1+1+1”……语文教学中最复杂的东西,总是被他“四两拨千斤”的化解,无怪乎他在文章中自豪地说“我的作文课都是方法课”。可是在这一篇篇“捅破窗户纸”的文章背后,是先生深入的思考。翻阅和研究高考历年优秀作文,总结和反思淄博市历次模拟考试中作文出现的问题,与一线教师交流时亲身示范作文课,在博客上为素不相识的学生修改作文……“实践——思考——实践——思考……”他从不停止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和探索。他说:“在我工作30年的时候,我向自己提问:解决一个问题时,你总结规律了吗?面对众多学生写作文时的迷茫,你有更快捷、更简单的方法吗?面对一个个素材,你有没有让学生迅速把别人的素材转换成自己的素材的方法呢?”他不停止思考,所以他永远走在我们的前面。
在《深度教学》的插图之中,先生精心选择了一副书法作品——“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于飘逸之中渗透着俊朗,于劲健之中蕴含着温润,洒然有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