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聂廷生

(2012-11-20 19:08:1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教研

优质高效课堂的深层探寻

——读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

聂廷生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 特级教师 聂廷生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玉强老师的《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近日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诗解语文——王玉强课本诗150首》之后,收入著名教育畅销读物“大夏书系”的第二本专著。全书收入作者近年来教育随笔60篇,以畅达的文笔、灵动的思维、多维的视角,对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做了透彻独到的论述。读罢全书,深感这是近年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本好书。

    什么是深度教学?王玉强老师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明确的说法,但这也可能更是一个特色——因为他时时牢记着自己一线教师、基层教研员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草根本色,时时揪心于题海中学生们勤学苦练而不得其法的疲惫、焦虑与迷茫,时时悲悯于课堂上劳苦而低效的普通教师们的怨尤、困惑与无奈,于是,王玉强老师无意于经院派似的严格的概念辨析,严密的逻辑推演,宏大理论体系建构,而是从他听过的一节节课中,与师生的一次次交流中,翻阅的一本本作业中,一次次晨昏朝夕的阅读思考中,寻绎着教学低效的症结,探求着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用语言畅达、内容丰沛、方法实用的60篇随笔,为一线教师和广大学子指点出走向优质高效深度教学的一条条实实在在的路径。谁能说,缀满了繁星般果实的小树,就一定不如枝叶稀疏的大树迷人呢?

    当然,王玉强老师在他的著作中,也为我们指点出了深度教学的种种特征。从阅读感受来看,我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几点。

    深度教学,是一种讲规律、重方法的教学。凸显规律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迅速地学会学习,是深度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王老师这本专著的鲜明特色。作者在书中始终贯彻的一条红线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渗透符合学科特点的规律与方法教学”。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他才不满于仅仅停留在学一篇、一章、一节,而是力求从一篇、一章、一节中去提炼出共性的规律与方法,他才不满于仅仅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是执着于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从个案中挖掘出一类的特质”、“我的作文课都是方法课”、“作文=1+1+1是我的创造”、“你的课堂凸显规律、方法了吗”、“一个学生答对了,能代表五十多个学生都会了吗”、“你有更简单、更明了的方法吗”、“作文从45分到55分的诀窍”等等,单从短文的题目就可看出王老师在这方面的追求。现实中,我们的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年年喊减负而岁岁无显著成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没有去真正深度地探求学习的规律、思维的规律。如果能像王老师在书中所点拨、展示的那样教给学生思维、学习的规律与方法,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则定会负担减轻了许多,头脑聪慧了许多。

     深度教学,是一种讲过程、重体验的教学。对规律的认识、对方法的掌握,必须是学习者在学习、思维的过程体验中去主动地自我建构。而现实之中,学生从刚进高一就开始要瞄准高考,“一步到位”,整天的沉溺于一道道高考习题的反复操练;一篇文章还没有完全读完而老师又急匆匆地去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析写作技巧;学生对课文还没有完整深切的感悟,而教师为了追求大容量、高效率,又急切地领着学生去“课本链接”、“课外拓展”了;不注重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与文章结构方法的感悟揣摩,而是热衷于让学生对高考满分作文的反复模仿、简单操练,不是引导着学生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而是只让学生去积累背诵名人事例、精彩语段……在当前的教学中,这种不讲过程只求结果、不重体验只求目标的现象,已经使人有些见怪不怪、习非为是了。语文,其实是非常感性的,充满了灵性的启迪、生命的感悟、审美的愉悦的。省略了过程,就无从去谈隐性目标、柔性目标的达成,而只能是简单的机械操练;忽视了体验,也无从去说规律与方法的真正掌握。正如著名专家巢宗祺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思想情感、创造意识等的发展不是通过三下五除二的操练就能达到的,要靠长时间一点一滴的能量累积”,“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纯,应该是在学生真切的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的”。《让高贵与高贵为伴》《每周七句〈论语〉名句诵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亲近名家大师的灵魂操守,夯实国学素养;《为一个陌生的孩子改作文》《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行为人》,让学生从手把手的示范中去领悟写作的技巧;《要把文中的句号当成问号》《你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则通过名家的具体范例启迪读者揣摩文本解读的诀窍。

    深度教学,还是一种有思想、有味道的教学。作者在书的开篇就摘录了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给孩子老师的信》:“敬爱的老师:今天,我儿子开始上学了。他的一生好比是穿越新大陆的冒险,所以,亲爱的老师,请您耐心教育他,教给他必须懂得的道理。教给他,要相信自己的观点,纵然所有人告诉他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教给他,要以善良对待善良,以粗暴对待粗暴。教给他,在忧伤的时候学会微笑。教给他,眼泪并不是耻辱。”我想作者的寓意可谓深焉,那就是告诫我们的老师:“立人”恰恰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只有教师站在“育人”、“立人”的高度, 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深度,有味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每一朵花都要授粉》,引导教师敬畏、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爱才会从心中自然的流淌;《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阳光来自你的内心》,告诫教师要做一个有追求、有信念的人,教师对生活、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镌刻在教师的灵魂上,洋溢在教师的笑脸上,流淌在教师的血液里;《课堂需要你独创的“自己”》《最大的罪孽是肤浅》,强调了教学的深度来自教师的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聆听名家上课的金石之声》《好的课堂总有一种味道》,则让学生紧张的学习中也享受这思考、发现、创造的快乐,激发教师对教学风格的深思和追求……“教师的理性深度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深度和教学深度”,诚哉斯言!而理性的深度,则来自于教师的深入的思考,不懈的创造,宽广的视野,丰厚的学识,虔敬的态度,辛勤的实践。在这些篇章中,玉强老师更是站在为师之道的高度来探究深度教学,显示出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高远的情怀。

    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王玉强老师的《深度教学》一书,给我们指点了诸多的路径和方法,相信每位读过该书的人,都会从中深受启发,大获教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