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月照弹琴博客
明月照弹琴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15
  • 关注人气:1,4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庞德的意象诗与诗的意象借鉴

(2010-11-25 18:03: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教研

庞德的意象诗与诗的意象借鉴

 

山东淄博市教研室 王玉强  (还未发表,请勿转载)

邮箱: 2770381@163.com

 

 

                   

   庞德这个美国诗人,我们真是知之甚少。当我看到了下面这首诗,我于是产生了很多兴趣。

刘彻

丝绸的瑟瑟响停了,
尘埃飘落在院子里,
足音再不可闻,落叶
匆匆地堆成了堆,一动不动
落叶下是她,心的欢乐者。


一片贴在门槛上的湿叶子。(裘小龙 译)

 

这是庞德翻译的一篇中国的诗作。原诗作者是刘彻,诗名是《落叶哀蝉曲——悼 李夫人歌》。原诗是这样的:

罗袂兮无声,

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

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

感余心之未宁?

很明显,庞德的诗意已经偏离了原诗的诗意。那“冷而寂寞”呢?那“心之未宁”呢?当然庞德的诗也有些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中国诗的意象特点,一方面还渗透了自己的思考,又发展了诗的空间,如“贴在门槛上的湿叶子”。实际上,原诗是没有那片“湿叶子”的,那很明显是庞德自己加上去的。

郭为在《庞德的中国汤》里这样说,这张树叶的确是“贴”上去的,好像心血来潮的恶作剧。无论是中文原诗还是翟尔斯Herbert Giles,他编的《中国文学史》里有这首诗)的原译都没有这张树叶。但庞德不在乎,他知道他的诗需要什么。庞德把他的这一拿手好戏称之为“意象叠加”(superimposition),并不讳言这是从中国诗歌学来的。

 

                       

诗人西川曾说:“在诗歌里,有两个作家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是庞德,一个是博尔赫斯,这两个人在写作中代表了两个极端的方向。庞德代表了汪洋恣肆,想象力的展开,语言都是横着出来的,博尔赫斯代表了一种特别严谨的方向。”

那么庞德是何人?他在美国有多少影响?他为何对中国诗特别感兴趣?

资料这样展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而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

庞德188510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1908年庞德的第一部诗集《灯火熄灭之时》在意大利威尼斯自费出版。1909年,他的诗集《人物》在伦敦出版。1910年他的文集《罗曼斯精神》出版。1915年庞德发表了他根据东方学者芬诺洛萨的遗稿而译成的中国古诗英译本《中国》。《中国》收集并翻译了十几首中国古诗。庞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译作是由日译本转译的。

庞德一生坎坷,四海为家,还被关了十几年的疯人院,晚年孑然一身,活了近九十岁。二战之后庞德因曾亲法西斯而被美国控叛国罪。他是抱着一本中文字典和《四书》下的监狱。可见中文在他那里是何等的精神寄托。
   
庞德的意象诗歌是如何借鉴中国诗的呢?首先,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诗,如李白的《玉阶怨》,诗曰:“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庞德是这样翻译并创作这首诗歌意境的:
    宝石台阶被露水染成白色,
   
夜已深深,露水浸透了我的罗袜。
    
我放下水晶的窗帘,
   
透过清澈的秋色望月。

郭为说,事实上中国诗歌一直是庞德本人创作的一个诱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中国诗歌的清晰的影子,譬如在他的《诗章》第十九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雨;空旷的河;一个旅人,
   
冻云之火,黄昏豪雨。
 

秋月;山倚夕阳临湖而起。
黑夜如云的帐幔,
迷漫于微波之上;
月桂长长的尖枝刺破这帐幔,
芦苇中的一只寒曲。

 

   这两首诗歌是翻译作品吗?不是,这是庞德的创作,但从下面的中国诗句中,就可以看出庞德是如何借鉴的了。

 

先自空江易断魂
冻云沾雨湿黄昏。

 

西风剪出暮天霞
万顷烟波浴桂华
渔笛不知羁客恨
直吹寒影过芦花。

 

可见,庞德的诗歌不是翻译,又类似翻译,是在仿写,又是在创作。他是想从中国诗中汲取营养?还是用中国诗刺激自己的诗作?不管怎样,他已经获取了中国诗的一些意象手法


                     

庞德有一首很有名的意象诗,是这样的:

在地铁车站

形形色色的 这些脸庞 在熙攘的人群中
花瓣 在潮湿黝黑的树枝上。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全诗仅有两行、五个词组。据说,此诗在付印时,排字工人觉得看上去怪怪的,就自作主张把词语之间的空白去掉了,结果让庞德很不高兴。尽管如此,此诗仍成为意象派的代表作。

    很有意思,这首诗的中文翻译版本却很多,真是各有其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飞白)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余光中)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郑敏)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流沙河)
 
人群中千张脸孔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洛夫)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罗池)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钟鲲)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成婴)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李德武)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裘小龙)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张子清)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江枫)

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颜元叔)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树丫上(李英豪)

 

这是翻译的作品,这是中国作家、诗人去美国借鉴采蜜的结果。通过每个人的解读,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解读空间,自己的解读方式、解读语言与内涵领悟。那么反过来看,我们从中国人的解读里,能否看到庞德翻译与创造的影子?实际上,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是每个作家经常做的工作,我们与庞德皆是如此。

 

                   

郑敏这样评述庞德说:这位博学、多产的理论家及诗人对20世纪的英美诗歌的革新运动起了爆破手的作用。北塔在《庞德与中国诗歌的自我救赎》中说:“庞德是现代诗改革的鼻祖。” 陈培浩在《浅谈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中说:“庞德以现代性的内涵移植了中国古诗。”

埃兹拉·庞德自己也说:上世纪我们重新发现了中世纪,而这个世纪我们在中国重新发现了希腊文化的魅力。毋庸置疑,只要我们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中国诗歌中有纯净的颜色;诚然,这一美景已经通过翻译得以呈现。

当然,庞德并非都是以翻译或发展中国诗的意象而创作的,他的诗歌的灵感之一可能来自中国诗。我们敢肯定,他的意象派诗歌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诗歌的表现手法。这就是融合,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

庞德在改写模仿中国诗歌的同时,也酝酿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诗章》。《诗章》穿插了他被捕入狱并在狱中和精神病院中创作、及被释放的全过程。他这样自省说:“我本想写出天堂,结果却写出了末日启示录。”赵毅衡概括说:“他(庞德)一再希望在儒家哲学基础上建立西方文化的复兴,结果看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威胁;他本想写出儒家理想的诗意,结果《诗章》中最令人心悸的是比萨监狱里人努力追求自我毁灭的哀叹。”

让我们也借鉴一下庞德,再深味一下他的诗作,哪一个意象中有中国诗的情节?是借鉴了李白,还是杜甫?是开在中国土地上的花瓣,还是开在英美时空里的白罂粟花?

 

 

普罗旺斯晨歌
有如苍白湿润的铃兰,
凉凉的花瓣,
拂晓时她躺在我身边。
(申奥 译)

 

少女
树长进我的手心,
树叶升上我的手臂,
树在我的前胸
朝下长,
树枝像手臂从我身上长出。
你是树,
你是青苔,
你是轻风吹拂的紫罗兰,
你是个孩子——这么高,
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
赵毅衡 译)

扇诗
白绢扇啊,
纯洁如草上霜,
你也被搁置一边。(
郑建青 译)

 

合同
我跟你订个合同,惠特曼——
长久以来我憎恨你。
我走向你,一个顽固父亲的孩子
已经长大成人了;
现在我的年龄已足够交朋友。
是你砍倒了新的丛林,
现在是雕刻的时候了。
我们有着共同的树液和树根——
让我们之间进行交易。

 (申奥  译)


我是丛林中的一棵树,静静地挺立着,
知道前所未见的事物的真谛;
知道月桂女神和桂花环
还知道那对宴请诸神的老夫妇
他们在高原上种植榆树和橡树。
直到众神被真诚的恳求
并被迎进他们心灵的深处
他们才显示这番奇迹;
尽管我是丛林中的一棵树
却懂得许多新鲜事物
以前我心目中一直认为是荒诞的。

(申奥 译)

咏叹调


我的爱人是深深藏在
水底的火焰。

 
我的爱人是欢乐的亲切的
我的爱人像水底的火焰
难寻踪影。

(申奥 译)

白罂粟
白色的罂粟花,沉重地负载着梦,
我渴望着它们的唇瓣
当我瞧见它们隐匿
出没在阴影之中
它们是白色的
如果有人用她眼中古老的渴望瞧我,
我将如何回答她的眼色?
我已经追随森林中的白人。

是的,这是一次长的追寻
这是一次焦渴,当我看到它们
在挺立的树丛中消逝,忽隐忽现。

呵,当爱情在心中熄灭,
人们何等悲痛。
                 
(申奥 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