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得”二字见文心——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评析

(2020-07-24 20:17:20)

柳宗元是王伾、王叔文革新集团的主要成员,革新失败后,他先被贬官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贬官期间,心情压抑,只能通过游山玩水来舒解和发泄内心的悲愤。他在永州时期写作的“永州八记”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是山水文学的杰作。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是一般记自然风光的游记,而是在自然山水的描写中寄寓着内心忧愤的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这样一篇名文。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我们先通过两个材料来体会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期的心态。一篇是《囚山赋》。文中首先用沉重阴郁的笔墨描写了永州地区群山险峻环抱的景色。“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踊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迾兮,若重墉之相褒。” [1] 突出了浓阴笼罩,不见天日的氛围,给人以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接着作者写道:

 

    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2]

 

他说我不是兕也不是猪,却被关在了笼子里。十年时间身处蓬蒿,不为人知道。他愤怒地喊道,究竟是谁让大山把我禁囚起来?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贬官永州期间柳宗元的满腔悲愤和愁思。同时也使我们领悟到,永州的山水带给柳宗元的并不都是愉快释放的感觉。还有一首是《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在一个严寒的雪天里,茫茫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披蓑戴笠的老人在河中垂钓,他到底能钓到些什么呢?从诗的画面中,我们能感觉到环境的严酷和作者的孤傲倔强。

下面我们来欣赏本文。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我们先来看题目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要起这个题目?八记中很多文章都是直接在题目上冠以地名,或者在地名前加上一个动词,表示到达某地的意思,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等等,唯独这一篇的题目与众不同。为什么不像其他文章一样叫西山游记而要加上始得二字呢?

“始得就是最早发现的意思,难道西山是作者到永州后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么?我们读了第一段发现,不是这样啊。第一段里他明明说,在游西山之前他就已经游过很多地方了。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4]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把西山之游称为始得呢?

让我们从第一段末尾的一句开始吧。他说我以为我已经穷尽了永州所有的奇山异水,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这一句奇峰突起,引出下文,意味着之前的描述只是序幕,真正的大戏就要开场了。未始是从来也没有的意思,反过来就是最初、最早的意思,也包含着渴望了很久,终于获得的惊喜意味。这就解释了题意,也点了题,暗示西山之游将是一次意义不同寻常的游历。

下面一段集中笔墨写了攀登西山的始末和登上山巅的感受。他说某日坐在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这里也有字,意思是,隐含着第一次的意思。一见之下,猛地一惊,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这样的山!从作者的惊异中读者立刻对西山的怪特产生了悬念,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呢?到底“怪在哪里?“特在何处呢?于是一路写下去,作者和朋友立刻“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三字句接连而至,节奏短促而快速,叙述了作者一路登山的行程,显见得心情是迫不及待的。不过,此时的读者对于西山的怪特还是无从知晓。

从“攀援而登开始一直到游于是乎始,作者围绕西山之怪特二字展开,是全文重心之所在。在这一层里,我们又可以将其一分为二。不与培塿为类句以上,是写山之高。“悠悠乎以下是写作者在山顶的体验。

西山的“怪特”首先表现在山势的高峻。作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在高山之巅的感觉。先是俯视的角度,说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描写脚下的群山忽高忽低,有的好像小土堆,有的像是小洞洞,真是何足道哉。这是从山顶俯视所得的效果,假如站在山脚下仰视,则这些小土堆、小洞穴其实都是高山和山洞。这样写既是作者的真实观感,同时也衬出了西山之高。接着是远眺,放眼远望,但见青山白雾环抱缭绕,一直延伸到茫茫天际,环顾四周都是一样的景象。能够目极千里,看到天边,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办得到,取这样的视角仍然是为了写山之高。在对西山的高峻做了充分的描绘后,再用“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收束。“特立也就是怪特,高耸入云的西山在低矮的小山的映衬下,显得不同凡响。读到这里我们忽然有了一种触动,作者在这里难道只是在写西山吗?当我们联系到柳宗元贬官永州的遭遇和他的人格气质的时候,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柳宗元在傲岸孤高的西山的形象上看到了自己,作者的人格意志无意中投射到西山,和西山合二为一,由此产生了共鸣。说“特立的西山“不与培塿为类,话语辞气间流露出一种孤高的傲气,他确是一个坚持理想,具有傲骨,不肯屈服的人。

然而,仅仅展现西山的高峻并不是本篇的目的,它只是引起作者神奇感觉的客观条件。登高的感觉才是本文的重中之重。我们还是把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吧。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写出了此时此刻作者在山顶感受到的高峰体验。这时他好像已经与自然的浩气融合为一,化为清风,化为空气,不复再有自我了。那是真正的解放,这是作者自从来到永州之后从来没有过的快畅的感觉。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作者置身于高山之巅,远远地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充满争斗的世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宠辱悲欢,统统都不复存在,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得到了从来没有的大解放,可以在无穷的宇宙中任意遨游飘荡,享受到了天地间的至乐。“引觞满酌而犹不欲归几句,向来是被认为传神之笔的。特别是“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极为真切的传达出暮色四起,渐渐笼罩的感觉,细腻而又真切。但要知道,这几句的作用还是在作映衬,是为了衬托出作者的高峰体验。天色渐暗,夜在悄悄地降临,继续留在山巅是危险的,但是作者居然犹不欲归。说明作者因为沉浸在快乐里,已经忘记了一切。结尾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真正的游只是从现在才开始。再一次扣到了题目,并且解释了题意。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第一段,就恍然作者为什么要说始得了。第一段里,作者也写游,但那是一种怎样的游啊?是形同罪人,处于惊恐不安的状态下的出游。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很冷静,很平常,每到一个地方便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给人感觉是程式化的,机械式的,好像在走流程,没有激情,没有惊奇,没有狂喜,没有放纵,这样的游是没有生命体验的。本来还不感觉什么,觉得出游嘛不过如此而已,还能有什么要求呢?可是自从发现了西山,有了西山之游那激动人心的体验以后,这才发觉天地之间还有着一种能让身心得到完全解放的游,那才是真正的游,而之前所谓的游只能说是徒有其名而已。读到这里,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称西山之游为宴游了。“宴”是快乐、高兴的意思,结合文意,所谓宴游说的就是能让人的精神得到解放的游览,而这样的游只是从西山之游开始的,这样我们才终于弄明白了始得的含义。

“始得二字见文心。站在本篇的角度看,作者始终扣住始得二字,以此结构全文。以始得为基点分写得西山之前和得西山之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游,以得前之游映衬西山之游,从而突出了西山之游自由和解放的极乐体验。如果把永州八记”作为一个整体看,则始得二字,又将本篇与八记中的其它篇章勾连起来,以本篇领起其后的各篇,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1] 柳宗元《囚山赋》,《柳宗元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4页。

[2] 同上。

[3] 柳宗元《江雪》,《柳宗元集》第四册,第1221页。

[4]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集》第三册,第762页。本文引用《始得西山宴游记》皆出第762763页。以下不再一一注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