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悼合肥工业大学陈刚老师

(2011-04-13 03:24:19)
标签:

合肥工大

陈刚

关系网

大学教育

官本位

去行政化

分类: 谈古论今

十几天前,在网页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合工大有人跳楼,贵为校团委副书记。因为竞聘团委书记没上,一气之下选择了从逸夫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附有照片,其状极惨。无独有偶,当时在同事的博客上看到,我们学校也有学生在教二楼跳楼,学校封锁了消息。两条正当活力的美好的生命在这个春天里戛然而止,让我不胜唏嘘。但可能因为这些年大学里年轻教师和学生跳楼的消息实在太多,都有些麻木了,一两天就淡忘了这件事。

 

昨天,同学在QQ上发来一条链接,打开后,原来是合工大陈刚老师留下的一封遗书。我一口气看完,果然是另有隐情。一个在国家重点大学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自己本职工作的党团口副处级干部,竟然承受的是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竞聘团委书记失败仅仅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作为学校的团委副书记,陈刚老师是尽职尽责的,他勤于做事,踏实工作,为学校争得了很多荣誉;作为一个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老师,陈刚老师是很不错的,他熟悉自己的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和学生打成一片;作为家庭里的丈夫和父亲,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遗言中的惦念之情,读之让人伤心落泪。从某种世俗的功利价值观来看,陈刚老师无疑是成功的。31岁时就当上重点院校的副处级干部,这在当今中国并不多见。但是,他还是依然决然地选择了抛却自己的老母和妻女,在这七彩华年慷慨赴死。

 

在遗书中,我们都清楚地看到了一张巨大的、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的复杂关系网,陈刚老师就是被困缚在这张网上,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挣扎,被迫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这张网做最后的宣战。

 

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在工大两个行政楼前立个碑,上书:正气凛然,陈刚留,你敢从面前走吗。我会让任何一个胡吹乱侃、投机取巧、不认真做事、完全为了做官的人胆寒心惊,成为工大一个传说,我的价值就实现了。”

 

铿锵言语,如闻其声。然而,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我已不想在此做任何评价。

 

我与陈刚老师素昧平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经历。然而,从19941998,我们都在上大学本科。虽说不同的空间在同一时间不可能会产生交集,然而在了解其人其事之后,对陈刚老师的英年早逝,我是感慨万千,痛心不已。他能在大学里一直做到学校团委的领导,说明并非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他也绝对有其处世之道。可是,最后依然成为单位领导帮派之争的牺牲品,足见这张网有多么的可怕!

 

“职务我不要了,职称我不评了,人心我也不信了”,“我对我曾经的学生说,‘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实上也是在勉励自己要挺住,但是真的挺不住,我要为正工大风气而献身,老师向你们食言了,你们不要学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陈刚老师选择了爆发,却是以自己的死亡为代价的。

 

可是,陈老师啊,在当今这个为名为利而不择手段的社会,世人的冷漠早已无以复加,靠自残而击垮别人行得通吗?至少,在学校那些领导的眼中,你给合肥理工大学抹黑了,你已经显而易见地阻碍了他们的仕途,你得罪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你的死唤不醒他们的良知,你的死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学校领导在事后的态度就是明证,个别学生在网上麻木不仁的言论就是明证。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你们别想讨伐我了,我已留在了春天里,不需要那么多吐沫来淹,我已经死了。……我自己有问题,问题是不该选择走这条路。”

 

是的,你本不该选择这条不归之路。退一步,你可以继续做你的团委副书记,如果愿意,还可以伸张正义,找机会打掉这些学校里的黑恶势力,你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跟他们作斗争吗?你可以联合学校里一切有正义感的老师们,做有利于师生发展、学校进步的事情,尽自己的能力慢慢改变学校里的不良现状;你可以继续培养你的学生,教他们做个正直诚实的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使我们的下一代不致于在高校里变成慢慢垮掉的一代;周末,你也可以和你挚爱的妻女出外面踏踏青,散散步,排遣一下郁结的心情,毕竟团委书记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你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借用你的好友在网上的留言“因为你才34岁,工大前无古人的最年轻最有前途副处,有大把的时间耗掉所有的反对者。”

 

然而,你依然选择了以跳楼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壮哉!亦悲哉!

 

不说了,斯人已逝,望家属节哀。

 

呜呼哀哉!尚飨。

 

http://s2/middle/6bb85d6fga0bdafa33ff1&690
合肥工业大学 陈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